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0-05-27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刘晓燕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200)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室的医院内感染特点,为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 256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2 %,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30例、占47.6 %,口腔18例、占28.6 %,皮肤9例、占14.3 %,其他6例、占9.5 %。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室;医院内感染;对策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等特点,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常因使用保暖箱、反复吸痰或机械通气等,大大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新生儿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国内有的医院报道甚至高达16.1 %[1]。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对象与与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室住院患儿共1 25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住院天数、感染部位及和抗生素应用的关系进行调查。按照国家卫生部(2001)2号文件《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分析其医院内感染现状。1 256例新生儿中男656例,女600例;足月儿982例,早产儿274例;最小1 d,最大28 d,平均8.76 d。

  2 结果

  1 256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2 %。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详见表1。由表1可见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主要见于呼吸道和口腔。表1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 表2 医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关系其中使用1种抗生素 45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者 12例,发生率为2.63 %;使用2联抗生素528例,发生 29例,发生率为5.49 %;使用 3联以上抗生素382例,发生医院内感染者22例,发生率5.76 %;使用1种、2种、3种以上抗生素的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我院住院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口腔和皮肤。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决定新生儿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新生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弱。同时由于我们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没有取消陪护,需要家属陪伴,人员流动性较大,空气流通较差,加上家长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带来感染。口腔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奶嘴不清洁等原因引起。皮肤感染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差导致。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源性操作机会的增加,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多。抗生素使用的越多,二重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且耐药菌株产生也增加。因此,住院期间,治疗、护理、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医院内感染。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为预防新生儿医院内感染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新生儿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加强医院内感染的认识,重视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2)新生儿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 min,保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4~26 ℃,湿度为55 %~66 %。限制陪护人员人数,减少陪护人员出入新生儿室的次数。(3)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毛巾以及其他和新生儿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新生儿的暖箱每周2次消毒,更换暖箱中的水。用蓝光每日擦拭玻璃面1次。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更换衣物,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戴帽子。做好口腔、皮肤、脐部的护理。(4)合理使用抗生素,新生儿抗生素应选用致病菌作用强、药物到达感染部位浓度高而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的药物[2]。对于联合使用抗生素者必须有严格的指征,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减少药量,以减少不良反应,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为防止医院院内耐药菌株的流行,推行限制性使用抗生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菊香,李少莲,刘连生,等.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内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

  [2] 张永信.我国抗菌药物临床用药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医院内感染监控信息,2004,6(3):10-10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