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CTU及三维重建对小儿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0-05-21  浏览次数:513次

  作者:鹿洪亭,董蒨,杨传民,江布先,张虹,姜忠,郝希伟 鹿洪亭(1974),男,硕士,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对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 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人CTU检查及三维重建资料。病儿均应用64层螺旋CT 机对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范围行CT 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 和容积再现(VR) 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并与B超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扩张或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本组28例先天性重肾、双输尿管畸形CTU检查及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全部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CTU检查及三维重建是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准确作出诊断,并可指导术式选择。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尿路造影术;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儿童

  DIAGNOSTIC VALUE OF CTU WITH 3D RECONSTRUCTION FOR DUPLEX KIDNEY AND DOUBLE URETER

  LU HONGTING, DONG QIAN, YANG CHUANMIN, et al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T urography and 3D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uplex kidney and double uret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CTU and 3D reconstruction data of 28 patients with duplex kidney and double ureter anormaly was conducted.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64slice spiral CT scanning and enhancement scanning in the area from upper pole of kidney to symphysis pubis. 3D reconstructions were based on data of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and volume rendering processed with software. The CTU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ultrasound results and operative findings. Results CTU and 3D reconstruction clearly showed the location and degree of enlargement and obstruction in the duplex kidney and double ureters. The results of CTU of all the 28 cases were confirmed surgically. Conclusion CTU and 3D reconstruction wer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diagnosis of duplex kidney and double ureters, as well as a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operative modality.

  [KEY WORD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urography; urogenital abnormalities; child

  以往对小儿先天性上尿路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CT平扫及静脉泌尿道造影(IVU)等检查,但均有不足和局限性[1]。近5年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病儿28例,术前均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准确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 例中,男8例,女20例; < 1 岁者8例,1~11 岁者20 例,平均年龄5岁。左侧重肾10例,右侧重肾14 例,双侧重肾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泌尿系感染, 如有发热、腹痛、尿痛及脓尿10 例;重肾伴输尿管末端膨出10例,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尿道口包块脱垂;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临床表现为正常排尿间有湿裤、血尿3例,尿频5例。术前行B超检查的28例中,明确诊断18例,诊断符合率为64%;行增强CT检查的28例全部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

  1.2 CTU检查方法

  检查前行碘过敏试验。不合作病儿给予100 g/L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使用64层螺旋CT机, 扫描参数:管电压90~120 kV, 管电流150~250 mA, 螺距1.0, 扫描层厚5 mm。嘱病儿检查当天禁食一餐,不作肠道准备, 病儿仰卧位, 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行CT 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以1 mL/s的注射流量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1.5 mL/kg。延迟30~40 s后行肾实质期扫描, 延迟7~15 min 后行排泌期扫描, 根据肾盂、输尿管积水情况决定再延迟扫描的时间。

  1.3 图像后处理技术

  所获排泌期扫描原始数据行1 mm 加50%重叠技术, 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 和容积再现(VR) 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1]。

  1.4 治疗方法

  重肾伴上肾单位输尿管扩张积水24例 (28个肾脏),因上肾单位重度积水、输尿管扩张而行上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残端吸净尿液,1例术后半年因排尿困难行输尿管残端切除;1例为上半肾单位轻度积水,行输尿管末端膨出切除膀胱输尿管再吻合; 2例因上、下半肾及上、下输尿管均积水,考虑上段肾为重复肾,行上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1例因上、下半肾及上、下输尿管均积水,考虑下段肾为重复肾,行下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

  2 结果

  本组CTU检查诊断重肾及双输尿管28例(32个肾脏),并发输尿管囊肿10例,表现为上肾段程度不同的强化,肾盂扩张,相应输尿管扩张迂曲, 末端呈囊状突入膀胱,囊肿内未见造影剂, 8例开口位置异常,其中2例伴下肾段肾盂及输尿管上端轻度积水。本组28例病儿共接受32次手术,术中所见均与术前CTU诊断结果吻合, 无1例漏诊。24例(28个肾脏)上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的病儿中23例(27个肾脏)术后恢复较好,排尿困难或泌尿系感染消失, 1例术后半年因排尿困难二次行输尿管残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8例重肾并输尿管开口异位的病儿,术后滴尿症状消失,随访0.5~1.0年无滴尿症状。1例为上半肾单位轻度积水,行输尿管末端膨出切除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后肾积水消失; 3例上、下半肾及上、下输尿管均积水者,术后恢复顺利。

  3 讨论

  小儿重肾畸形是上尿路常见的畸形,发病率位于先天性肾积水之后,但双侧重肾较少,约为单侧的1/ 10[2]。重肾畸形的病儿常表现为尿淋漓伴尿路感染、腹部包块及排尿困难症状,与其他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的临床表现相似,应尽早诊断治疗,以减少、减轻对病儿肾脏的损害。

  重肾及双输尿管是较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发病率约为1/1 500,单侧畸形比双侧畸形多6倍。国外文献报道在尸检中约占0.7%。重肾、双输尿管是胚胎时期输尿管芽分裂异常所致, 可伴或不伴其他畸形[3]。重复肾表面有一条浅沟将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各有独立肾盂、输尿管和血管。下肾较大,上肾部较小, 多发育不全, 功能低下。双输尿管可为全长的, 各有一个输尿管开口, 且异位输尿管口均来自上肾部。男性多异位开口于后尿道、精囊、射精管等处,因开口在尿道外括约肌之内, 故无漏尿现象; 女性异位开口于尿道、阴道或前庭等处, 因开口于尿道外括约肌之外, 故有漏尿现象。也可以在不同部位合成一根输尿管, 即Y 形输尿管, 也叫不完全性双输尿管。

  小儿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多需手术治疗。术前客观、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对于诊断及手术方式、入路的选择十分重要。B超检查提供的主要是形态学信息,如肾脏的大小、形态、积水程度等。在小儿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传统检查中, B 超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仍然被应用。B超检查对肾脏和膀胱病变诊断虽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输尿管位于腹膜后, 上下走行长, 前后都有脂肪层, 加之肠道气体的影响, 给B 超诊断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输尿管中段的病变,B 超诊断符合率较低,且不能为手术提供准确指导,应用受限。CT平扫获得的是平面图像,且因无对比剂图像不够清晰。CTU是利用对比剂经肾脏分泌排泄的原理,与螺旋CT容积扫描相结合,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近年来随着螺旋CT 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逐步完善, CTU已逐渐被应用于泌尿系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特别是64 层螺旋CT 的出现, 以其超快速容积扫描的特点, 使螺旋CT 泌尿系重建技术可同时显示肾实质、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及膀胱的立体图像,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IVU与CTU都能得到泌尿系统全程图像,但CTU的图像可以任意旋转,从不同方向来立体观察整个泌尿系统情况,通过观察病变肾脏显影的时间可了解其功能,同时可以测定肾脏皮质的厚度以决定对患肾的取舍,CTU能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便于发现输尿管的异位开口[3]。本组28例全部经CTU检查确诊,并在CTU指导下选用了相应的术式。本组资料显示,即使严重积水的肾脏,通过延时扫描,肾脏都有程度不同的显影。对于重肾、双输尿管,由于上肾段功能差, IVU检查时上肾段及其输尿管多不显影,需要通过下肾段的继发改变间接做出诊断,而CTU可以同时清晰显示正常下肾段、输尿管和显影淡且积水的重复肾输尿管[5],直观地显示上、下肾段及其输尿管的改变及其走行。对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 能显示重复肾盂的位置、重复输尿管的走行以及重复输尿管开口于膀胱的位置或异位开口于何处[34]。

  还可以根据重复肾盂输尿管的显影时间来推断肾功能情况。CTU 检查不用事先做肠道准备,不用腹部加压, 为儿童和老年病人提供了更大的方便。CTU 的图像可以任意方向旋转观察, 从而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部位,例如可以从膀胱的侧方或后方观察输尿管的异位开口情况, 给诊断和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带来了方便。如CTU的MIP像上因膀胱重叠不能显示异位输尿管开口时,可从一侧或后方准确观察输尿管开口的位置[5]。IVU检查时如果膀胱内造影剂过浓会掩盖输尿管囊肿,而CTU检查异位开口,可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依据[5,6]。

  CTU 显示肾盂输尿管畸形具有直观性, CTU 不仅能显示肾盂和输尿管, 也能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和输尿管囊肿, 这相对B超更加直观, 更加有立体概念, 有利于诊断。本组CTU 诊断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与手术全部相符,并为手术提供直接依据。

  总之, CTU 与其他泌尿系检查方法比较, 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多种成像方式、多方位观察病变、无需肠道准备等优点。强大的后处理软件, 使得CPR、MPR、MIP 和VR 重建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更多, 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直观, 较其他泌尿系检查方法更容易做出定性诊断。CTU检查对于小儿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形态、患肾是否有功能及患肾实质的厚度等都能做出正确评估,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检查方法,并可用于指导手术。CTU 检查直观感强、安全无创、快捷方便、实用经济、科学准确及适应性较广,反映出的病变与实际相符合,影像与手术所见相一致,术中证实无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并对手术有指导作用,因此,是诊断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ADDIS K A, HOPPER K D, LYRIBOZ T A, et al. CT angiography in vitro comparison of f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J]. AJR, 2001,177(5):11711176.

  [2]张晓凡,张毅,蔡静. CTU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11(1):68.

  [3]王常林,潘恩源,陈丽英,等. CTU对小儿泌尿外科疾病诊断的意义[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20(9):754.

  [4]杨青,李绍科,李晓飞.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295296.

  [5]马睿,吴荣德,崔秀芳,等. 三维CT尿路成像在小儿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价值[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23(12):731732.

  [6]EISNER B H, SHAIKH M, UPPOT R N. Genitourinary imaging with noncontras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are we missing duplex ureters[J]? J Urol, 2008,179

  (4):144514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