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发表时间:2010-05-19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王英姿 汪祝萍 程海瑛 林蕴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儿科

  关键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有效机械通气已作为抢救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ARE)的常用措施,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给患者带来痛苦,并有许多并发症,临床上只用于危重病人,对ARE初始发作患者只能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本科采用鼻塞正压给氧(N-CPAP)治疗ARF 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2000年8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中符合ARE标准[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病及呼吸衰竭类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略)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CPAP-Ⅰ型氧疗仪,通过鼻塞正压给氧,氧流量4.5L/min,FiO2 0.4~0.9,气道压0.392~0.588kPa,吸入气体温度30℃左右,湿度达到饱和;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氧流量4~5L/min,FiO2 0.4~0.5,使用时间同观察组。两组同时均辅以相应的综合治疗,均于氧疗前30min经股动脉取血做血气分析,氧疗后2h复查,评估疗效。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儿安静、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反应好、心音有力、手足温暖,血气分析 pH 7.30~7.40、PaO2≥80mmHg、 PaCO2 35~45mmHg、SaO2≥0.95;好转:患儿安静、呼吸浅促、偶有呼吸暂停、面色红润、口周发绀、反应尚好、手足凉,血气分析 pH≥7.30、PaO2≤50 mmHg、PaCO2 ≤50 mmHg(或PaO2较前提高20~30 mmHg)、SaO2>0.80;无效: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用四格表计算,两组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2h血气、呼吸频率、心率与治疗前比较(略)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后转归

  观察组显效17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存活28例(93.3%),使用CPAP时间2~96h(平均24h),病情稳定后改头罩或鼻导管吸氧,死亡2例(为肺出血);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3.6%,存活20(71.4%),死亡8例(28.6%,其中肺出血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4例、胎粪吸入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效患儿均转CMV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肺泡容易萎陷,常可出现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青紫、ARE,在抢救呼吸衰竭的危重新生儿过程中,纠正缺氧是重要环节之一,迅速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可逆转病情[2]。辅助通气是根据呼吸衰竭程度提供不同的呼吸支持[3]。CPAP能使患儿在呼吸末保持肺泡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和防止肺泡发生萎陷,以改善通气功能,减少通气死腔和通气灌流平衡,而使PaO2上升、肺间质水肿减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减少。早期应用CPAP可减少需要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和减少机械通气的需要,是治疗新生儿轻-中度呼吸衰竭的常用技术[4]。本文病例原发病均为轻症或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肺出血等所致的轻中度呼吸衰竭是CPAP主要适应证。

  使用CPAP后,能使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下降、PaO2/FiO2明显上升,说明无创通气能纠正高碳酸、低氧性呼吸衰竭。本组4例无创通气失败,需要插管通气,主要原因是PaCO2升高导致患儿和呼吸机协调障碍,不能同步,另外,过高的吸气压力也会使患儿产生不适,痰液粘稠导致气道不通畅,反而使PaCO2上升,低氧血症难以纠正,甚至加重呼吸衰竭。

  人工呼吸机在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目前已被大型医院广泛应用,但由于呼吸机价格昂贵和气管插管后气道管理复杂易引起感染、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基层医院尚难推广。鼻塞式CPAP是辅助通气的一种无创伤、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廉、疗效显著的方法,适合于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使用。应用鼻塞式CPAP需注意的是,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或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CPAP参数,确定使用时间,适时改为血管或鼻导管供氧,以防止氧中毒。作者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视网膜病等严重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血液动力学改变,应换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编. 实用新生儿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83.

  2 Morley C. Continuous distending pressure.Arch Dis Child Fetul Neonatuled,1999,81:152.

  3 韩晓玲,陆铸今. 非吸入性正压通气在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应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3):181~182.

  4 戚彩云,陈超,姚明珠.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对照观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429~43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