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先锋必素致新生儿出血症1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3 浏览次数:460次
作者:张东升 作者单位:322200 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儿科
关键字:静滴先锋必素致新生儿出血症
本院自2002年以来,静滴头孢哌酮钠(先锋必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收到了较好疗效,3年共治疗240例,其中10例出现出血症状(发生率4.17%)。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5∶1),日龄7~21d。出生后均已常规注射过一次维生素 K1 2mg。10例患儿临床上可排除严重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发热、拒奶8例;咳嗽伴口吐白沫5例;脐部有大量脓性分泌物3例。发热时间1~3d,体温最高40.5℃。5例有气促伴呼吸性凹陷。肺部听诊有干湿音4例,哮鸣音1例,呼吸音降低4例。10例患儿均无抽搐表现。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1例,(10~20)×109/L 8例,> 20×109/L 1例;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1例,斑片状阴影4例,心影增大1例;C-反应蛋白阳性9例;血培养8例均阴性。10例患儿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时间均正常,3例患儿脐部脓性分泌物培养均阳性。3例脐炎患儿给予2%碘酒及75%酒精脐部护理,5例肺炎患儿给予定期翻身、拍背,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和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等呼吸道管理,喘息明显者予吸氧。在以上基础上将头孢哌酮钠50~100mg加入10%葡萄糖20~50ml中静滴,1次/d。出血症状于用头孢哌酮钠药物治疗后2~7d发生,其中胃肠道出血9例(呕吐咖啡色物伴大便潜血阳性6例,大便带鲜血3例),另1例出现烦躁、激惹、脑性尖叫、惊厥,行头颅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发生出血症状后实验室检查,10例患儿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20~40s,Hb 90~140g/L。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发现出血症状后立即停药,并缓慢静脉注射 维生素 K1 5mg,以后每天静滴维生素 K1 5mg,连用5~7d,同时输新鲜血液或血浆,严密观察3~5d,见胃肠道出血症状消失,反复查大便潜血转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除上述治疗外,经特别护理和鲁米那镇静止惊、止血敏和维生素 C 止血以及地塞米松降颅压等综合治疗措施后,患儿惊厥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母乳喂养,第10天复查头颅CT,基本正常。全部病例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均恢复正常。
2 讨论
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多数革兰阴性菌有高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突出,而肝、肾毒性极小,适用于新生儿各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头孢哌酮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胃肠道不适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出血的报道不多,一般的药物说明书也未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头孢哌酮钠含有甲硫四唑侧链,静脉注射后可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 K依赖羟酶错误地与头孢哌酮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形成减少。新生儿因各种生理因素影响致 维生素 K 缺乏,而且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合成维生素 K 依赖凝血因子不足。
患儿一般在出生后2~4d 出血,5d以后发生出血少见。本组病例均排除其他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出血均发生于出生1周后应用头孢哌酮钠药物治疗期间,且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该药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故临床上应加强对头孢哌酮钠干扰机体凝血机制这一副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一旦出现出血趋向,应立即停药,及时静注维生素 K1等止血措施。鉴于头孢哌酮钠可致出血的副反应,患儿用此药时需注意严密观察,减少药物剂量及分次给药,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给予维生素 K1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编. 儿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40~158.
2 江明性编. 新编实用药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35~536.
3 王崇信,张静娴. 头孢哌酮引起新生儿低凝血酶原性出血7例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1995,(5):69.
4 垄杏月,李红,宁孟刚. 头孢哌酮引起出血16例临床分析. 医学论坛杂志,200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