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在小儿骨伤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713次

作者:严洁敏

【摘要】  目的:通过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24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和干预组(12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加用健康教育卡,每周一次的联谊、沟通活动对患儿及家属施行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派发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卡、开展联谊、沟通活动等方法能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  护患沟通;健康教育;骨折儿童

     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骨折患儿,共240例。其中男158例,女82例;年龄3~9岁。上肢骨折106例,下肢骨折84例,矫形28例,其他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和干预组(122例)。对照组中男76例,女42例;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44例,矫形12例,其他12例。干预组中男82例,女40例;上肢骨折56例,下肢骨折40例,矫形16例,其他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实施方法

    选择工作7年以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实施健康教育。

    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教育,即采用宣传栏、口头教育等方式施教。

    2.2干预组

    2.2.1护患沟通的具体实施办法

    干预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健康指导卡。针对我科住院患儿年龄小、文化水平低、理解力较差、好奇心强、家长宠爱的特点,在科主任和主管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诊疗计划及用药安排,设计出健康指导卡。健康指导卡内容包括饮食、休息、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指导、功能锻炼等,在患儿入院的第一天派发。患儿入院当日以基础教育为主,主要向家长介绍医院及科室的环境、作息时间,并进行入院评估、护理计划。入院两天内结合患儿的护理诊断有针对性地填好健康卡,内容通俗易懂。更改患儿护嘱时,除口头宣教外,将健康卡竖放以示提醒。患儿出院时将其诊断、病情现状、预后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口头给予说明。

    干预组每周组织1次联谊、沟通活动,由护士长带领各位责任护士一起布置活动室,墙壁挂满与骨伤科宣教有关的各种颜色的卡通画,让患儿如同置身于儿童乐园;利用录像反复播放儿童常见骨折的各种功能锻炼方法,同时责任护士指导患儿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活动,并善意要求家长掌握锻炼方法,以便于督促患儿进行锻炼;科室准备一些小礼品,送给小朋友。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是影响正常诊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障碍[1]。责任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谈,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预后的态度等,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给予有利的心理支持,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设立交流本,先由护士把注意事项、康复措施、合理饮食、锻炼与起居等内容填写完整交予患儿家属,使其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能配合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出现并发证。再由家长把他们的顾虑、疑问、要求、建议也写在交流本上,责任护士根据家属在交流本上的留言给予恰当的解决措施。

    2.2.2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首先,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早期:自伤后骨折稳定固定后即可进行锻炼。(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可配合TDP等物理治疗。(2)肢体末端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如手指、足趾等的屈伸活动,以加速静脉回流,减轻肿胀。(3)固定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每日3次,每次15~20 min。(4)协助进行固定肢体的肌肉按摩,按摩时应做环形捏拿,不做纵形揉搓,每次15~20 min,每日3~5次。中期:伤后2周左右,患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或消失,骨折断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趋于稳定,此期应指导患儿加强上下关节的活动。同时还应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晚期:伤后6~8周,骨折已基本愈合,去除外固定,此期应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

    其次,要保证患儿得到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儿童骨折或脱位后,一般应当卧床休息4~7 d,以利于骨折端的固定及肢体的消肿。在骨折的初期,可多进食一些肉汤、田七瘦肉汤及新鲜的鱼汤,以后逐步增加营养。同时增加含钙、锌较多的食物。

    2.3评价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从患儿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遵医行为和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表在患儿出院前由专人统一发放,由患儿或家属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240份,有效回收率100 %。患儿了解程度90 %~100 %为优,60 %~89 %为良,<60 %为差。

    2.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3结果

    见表1。表1两组患儿、家长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干预组在知晓率、遵医行为、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护患沟通健康教育使患儿和家长对于骨科伤病的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医嘱的执行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4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进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婴幼儿无语言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实际上是面对家长;学龄前儿童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容易转移,健康教育亦需要其家长的帮助;学龄儿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一定的理解力,但缺乏自理自制能力[2]。针对以上特点,我科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选择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患儿喜闻乐见;利用电视录像反复播放儿童常见骨折的各种功能锻炼方法,组织患儿和家长一同观看,从而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学兵.骨折住院患儿的健康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59.

[2]李朝华,高秀珍.儿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2-3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