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68例新生儿窒息致脑损伤的CT及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3  浏览次数:504次

  作者:王瑾 作者单位:322200 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字:68例新生儿窒息致脑损伤的CT及临床分析

  围产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1],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非常重要。现将本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因围产期窒息致新生儿脑损伤而住本科治疗的患儿68例,经临床诊断及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HIE 44例,ICH 24例。诊断标准:HIE按1996年10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杭州会议的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标准[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CT分度标准按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中相关诊断标准[3]。68例中男48例,女20例,胎龄<37周18例,37周~42周46例,>42周4例;Apgar评分<3分21例,4~7分47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8例,剖宫产21例,胎吸助产23例,产钳助产4例,自行接生2例。

  1.2 临床表现

  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表现,症状多在生后12~24h内出现,少数在2~3d内出现,其中HIE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过度兴奋、惊厥、嗜睡或昏迷、呕吐、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ICH主要表现为大脑兴奋性增高如烦躁不安、脑性尖叫、肌震颤、惊厥、吐奶、易激惹,或抑制状态如嗜睡、肌张力减低、生理性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等,详见表1。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略)

  1.3 CT诊断

  44例HIE在CT上主要表现为大脑实质低密度改变,其中局限性低密度29例,弥漫性低密度15例(其中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内出血1例);24例ICH主要表现为不同部位的高密度改变,其中硬脑膜下腔出血(SDH)5例,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IVH)3例,小脑出血(ICEH)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S)15例(占62.5%),提示SAH与窒息关系最密切。

  1.4 治疗

  围产期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性治疗,主要对症处理,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热卡的供应。重点三项支持疗法及三项对症处理,对于ICH的治疗还需防止继续出血,故及时使用VitK1等止血剂。因两种疾病均可有反复惊厥,故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 结果

  本组68例中治愈40例(占58.82%),好转12例(占17.64%),自动出院6例(占8.82%),转院6例(占8.82%),死亡4例(占5.88%)。

  3 讨论

  新生儿脑损伤主要由围产期窒息所致,据报道一般宫内窒息引起占50%,分娩过程中窒息占40%,出生后肺部疾患、呼吸暂停、先天性心脏病或循环衰竭等占10%。故要降低围产期窒息,必须从产科抓起,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法。在首选自然分娩的同时,如并存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巨大儿、前置胎盘等时,应尽早行剖宫产,严格掌握产钳术、臀位牵引术、胎头吸引术等指征,以避免产伤。提倡儿科医生进产房,及时处理高危儿。

  HIE和ICH虽然病变性质不同,但关系密切,易混淆[5]。观察临床表现仅能提供何种颅内病变的可能性,真正确诊必须依赖影像学检查,头颅CT不仅能区别HIE或是ICH,还能确切地对出血部位定位,尤其是对于SAH而言,B超迄今未见有应用报道,只能依赖CT诊断[4],故CT检查可作为围产期窒息患儿脑损伤的首要手段,以便早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早期应用苯巴比妥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及降低颅内压,使机体在保护状态下渡过极期。由于脑缺氧缺血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过多可导致生物膜结构及功能损害、血脑屏障破坏,引起脑水肿,使脑损害加重,苯巴比妥不仅起止痉作用,还能清除氧自由基,使脑损害减轻[5]。本组68例中,有54例患儿早期应用了苯巴比妥,治疗中观察到使用过苯巴比妥的患儿,不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惊厥的发生,而且其它临床症状亦有较快的改善,除个别患儿出现嗜睡现象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同时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亦明显减少。但新生儿惊厥应迅速进行病因诊断,尽可能给予特异治疗,这种处理比抗惊厥治疗重要得多[6]。

  【参考文献】

  1 陈惠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细胞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的治疗对策.临床儿科杂志,2000,18(2):118~120.

  2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3 金汉珍主编.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及CT分度标准. 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457~459.

  4 陈惠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关系及鉴别.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0~83.

  5 张开明,沈惟堂.巴比妥类药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3):139~140.

  6 倪美良.新生儿惊厥45例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1,3(9):64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