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金双歧佐治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13  浏览次数:579次

  作者:程海英 汪祝萍 王英姿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

  【关键词】 肝炎

  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2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常规治疗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以观察微生态制剂对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黄疽消退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儿,年龄28d~3个月。经病毒血清学、血培养等检查,并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药物中毒性肝炎、糖原累积病等代谢性肝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d。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3例、乙肝病毒感染2例、病因不明10例;对照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d。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4例、乙肝病毒感染1例、病因不明12例。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 结合胆红素(DB), 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r-GT)和胆汁酸(TBA)、肝脏肿大均具可比性(P>0.05 )见表1,且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

  表1 两组患儿入院时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略)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思美泰、强力宁及其他保肝药物治疗,如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组:常规治疗+金双歧片(双歧三联活菌片)1片/次,2次/d温开水溶碎后喂服。疗程2周。观察用药前、后2周两组临床症状(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泽、肝脾肿大)及TB,DB, ALT,γ-GT和TBA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在黄疸消退、转氨酶、γ - GT、TBA恢复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 。治疗前治疗组肝脏肿大(3.02±1.54)cm, 对照组(3.04±1.51)cm;治疗后治疗组(2.98±1.48),对照组(3.01±1.45), 肝脏回缩方面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均未无毒副反应发生,治疗组患儿哺乳量增加,鹅口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略)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多病因、多病原引起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损害,造成肝细胞坏死和汇管区及边缘胆小管增生,胆管上皮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进而胆管管腔狭窄、胆汁淤积[1]。肝脏与肠道微生态不但在解剖位置上,而且在功能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互为影响,互为因果。任何一方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出现各种病理生理表现。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肠道菌群严重失调[2],使肠道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D)含量及活性明显增高,大量结合胆红素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肠道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易被肠道粘膜细胞重吸收进人肠肝循环,加重黄疽。过度生长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内毒素来源,肝病时,内毒素由门静脉进人肝脏后不能被解毒而进入体循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同时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3],并且β-GD可促进毒性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

  本资料采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金双歧(双歧三联活菌片)是由长双歧杆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活菌制剂。具有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胆红素代谢、改善肝功能[4]:(1)双歧杆菌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乙酸、乳酸,分解肠道内结合胆酸为游离胆酸,从而形成“化学屏障”,减少结合胆酸在肠壁中的主动重吸收,即所谓“胆汁酸肠肝循环”,有助于消除胆汁淤积。(2)而双歧杆菌在体内于短时间内建立正常肠道菌群,通过产生乳酸和醋酸,使肠道pH成酸性,从而降低β-GD的活性,竞争性地阻止直接胆红素分解为间接胆红素,减少肠肝循环,还可通过产酸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3)双歧杆菌还可通过细胞壁上的磷酸与肠道上皮细胞特异性地结合,形成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生物屏障,而阻止胆红素的重吸收,且抑制了肠内革兰阴性菌生长和毒性产物的产生,促进肝功能恢复,肝脏血流通畅,有利于胆汁排出。(4)含有多种维生素,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清除氧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对肝脏均有保护作用。本结果显示,治疗组加用金双歧在降低胆红素、ALT、γ- GT、T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其中γ- GT是催化γ-谷氨酰转移给其他氨基酸或小分子肽的一种转移酶,在肝细胞线粒体产生,局限于细胞浆及胆管上皮中,经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内,胆汁淤积时,血中γ-GT值明显增高,而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是婴儿胆汁淤积诊治中一种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指标[5]。两者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微生态制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管内胆汁淤积,减少胆红素及毒性产物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和增加胆汁流量。肝脏大小在治疗前后两组变化不明显,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2周)有关。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金双歧佐治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感好,患儿易接受。且微生态制剂可降低IL-6,TNF,增强免疫力[5],可抑制致病菌生长,有预防肠道感染作用, 又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亦可为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的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一步行外科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作了有利的术前肠道准备。

  【参考文献】

  1 董永绥主编.小儿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0~101.

  2 Li LJ, Wn ZW,Ma WH, et al. Chang in intestinal mi一vroflor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Chin Med J ,2 001,114:869~872.

  3 林敏西.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防治.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74~78.

  4 王惠,刘小明.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西北药学杂志,2005 , 20(3):141~142.

  5 Marinova S,Tchorbadjiiska L,PetrunovB ,et a1 . Immunostimulating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f an oral polybacterial immunodulator'Dentavax'in a rabbit experimental mode.Int J Immunopharmacol, 2000,22(1):843~854.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