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467次

  作者:顾文红,顾军梅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脱水性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体,每年近100万患儿死于本病。目前对轮状病毒肠炎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2003~2004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在我院住院患儿,年龄6个月~2.5岁,病程≤3天,大便次数≥5次,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无黏液、脓血,常规镜检无红、白细胞或可见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大便细菌培养阴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10.2个月,平均病程为2.8天;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9.3个月,平均病程为2.6天。根据1992年腹泻病诊断分型均为轻度至中度病例,营养状况均属正常,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入院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常规补液、静脉给予病毒唑、口服思密达、促菌生。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0.2~0.3 mg/(kg?次)+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点,每日2次,2次均为不用抗生素。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变主要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由感染处向周围广泛扩展,直至侵及全部小肠。感染早期,小肠集合淋巴结区严重受累,提示此区为侵入门户,以后小肠绒毛上皮广泛受损,而陷窝上皮无病变,除小肠外,胃及大肠都不受感染。小肠表面上皮受损后,陷窝上皮迅速增生,病毒脱落,而陷窝上皮增生迅速,自陷窝向外发展,覆盖小肠腔表面。这些新增生的上皮细胞不能很快分化,因而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大量肠液积聚肠腔,而排出水样大便。

  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能解除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痉挛作用,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有镇痛作用。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机制为:山莨菪碱可以改善肠型微循环,同时减少肠液分泌,对已经受损的肠黏膜起到保护和加快修复的作用,抑制肠蠕动过快,增加肠黏膜对肠液的吸收,从而达到止泻作用。通过对山莨菪碱运用的总结来看,笔者认为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不增加患儿痛苦、价格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836200 新疆霍城,霍城县江苏医院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