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婴幼儿喘息样疾病28例误诊漏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2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李莎  作者单位: 338025 江西新余,新余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婴幼儿喘息样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临床上反复喘息≥1周,年龄≤3岁的28例误诊漏诊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28例误诊漏诊病例中,呼吸道误吸17例,呼吸系统解剖异常8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纵隔肿瘤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各1例,分别误诊为婴幼儿哮喘10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喉炎2例,漏诊13例。结论 婴幼儿反复喘息样疾病病因很多,1岁以内的小婴儿喘息易误诊漏诊的原因为先天性气道或肺发育异常,1~3岁幼儿喘息误诊漏诊最多的是支气管异物。

  [关键词] 喘息;婴幼儿;误诊;原因

  喘息是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并非所有的喘息均由哮喘或呼吸道感染引起。异物、先天性气道异常、胃食管反流、胸内肿瘤以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等,均可引起喘息,临床易误诊漏诊。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喘息样疾病误诊漏诊28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个月~1岁15例;1~3岁13例;误诊时间5天~2个月,其中5~10天11例,10~30天15例,1~2个月2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通过临床表现,结合胸部X线,9例行上消化道造影,8例行胸部CT检查,1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

  1.3 临床表现及误诊漏诊情况 以喘息为表现的28例患儿中,误诊漏诊的疾病依次为:呼吸道误吸17例,呼吸系统解剖异常8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胸部肿瘤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各1例。误诊漏诊情况:(1)17例呼吸道误吸中,11例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肺炎,年龄均>1岁,表现为咳嗽、喘憋,肺部有哮鸣音和(或)湿音,胸透未发现异物,5例X线胸片示右肺点片状影,合并同侧肺不张2例,1例左肺点片状影,因早期家属未提供异物吸入史,误诊肺炎6例,支气管哮喘5例,按肺炎或哮喘治疗5天以上效果差,反复追问病史,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确诊。异物种类:碎花生5例,葵花籽及壳3例,西瓜籽2例,豆类1例,均为植物性异物;6例胃食管反流并肺炎患儿,年龄均<1岁,6个月以下5例,~1岁1例,误诊肺炎4例,支气管哮喘2例,行相应治疗,症状反复,详细询问病史,有反复溢奶和呛奶,行消化道造影确诊。(2)8例呼吸系统解剖异常中,4例为先天性喉喘鸣患儿,年龄均<6个月,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2例,喉炎2例。经抗感染、激素治疗无好转,追问病史平素有喉喘鸣;2例气管支气管软化患儿均为婴儿,误诊为婴幼儿哮喘,按哮喘治疗不见好转,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2例肺发育不全并肺炎患儿,经X线胸片诊为肺炎,治疗3周效果差,行胸部CT确诊。(3)1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患儿持续喘息2个月,误诊为婴幼儿哮喘,按哮喘处理症状无好转,经气管镜和胸部增强CT和PPD试验证实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按结核治疗2个月后喘息消失。(4)纵隔肿瘤并肺炎患儿1例,年龄10个月,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口唇青紫,按喘憋性肺炎治疗病情无好转,经胸片及胸部CT确诊。(5)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年龄2岁8个月,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按肺炎治疗病情无改善,痰中有少量血丝,贫血,行胸部CT及痰液找含铁血黄素细胞确诊,激素治疗有效。

  2 结果

  易使婴幼儿喘息样疾病误诊漏诊的疾病依次为呼吸道误吸、呼吸系统解剖异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纵隔占位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28例误诊漏诊病例中,呼吸道误吸17例,呼吸系统解剖异常8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纵隔肿瘤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各1例,分别误诊为婴幼儿哮喘10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喉炎2例,合并肺炎者仅诊为肺炎而漏诊基础疾病13例,基础疾病包括异物、胃食管反流、肺发育不全等。

  3 讨论

  喘息是气流通过狭窄气道受阻形成涡流,引起气道壁震动产生[1]。任何原因引起婴幼儿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水肿,均可导致气流受阻,出现喘息,其病因很多,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特别注意鉴别,越是小年龄儿童越可能存在除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以外的其他疾病,如支气管异物、原发性肺结核、先天性发育异常、闭塞性毛细血管炎、反复的牛奶吸入等。若常规治疗反应差或喘息持续时间长者应考虑其他疾病。

  1岁以内的小婴儿喘息样疾病易误诊漏诊,以先天性气道或肺发育异常多见。本组1岁内误诊漏诊的15例患儿中,与先天发育因素有关者8例,占53.5%。胃食管反流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因之一,本组胃食管反流6例,占1岁内误诊漏诊病例的40.0%,有文献报道胃食管反流是1岁内婴儿顽固性喘息的常见原因之一[2],可能同吸入的食物或酸性刺激所导致的气道慢性炎症有关。由于存在上述基础疾病,气道或肺部防御功能缺陷,合并肺炎时易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若病史询问不详细,未行相应检查,则易使基础疾病漏诊。

  1~3岁易误诊漏诊的喘息样疾病多见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本组1~3岁误诊漏诊13例,异物为11例,占84.6%,植物性异物多见,误诊因素分析如下:(1)异物吸入史不明确,由于幼儿不能准确诉说,且异物吸入时监护人不在身边,或家属有意隐瞒,病史易被忽略。(2)首发症状为典型哮喘发作,易误诊为哮喘。(3)异物引起喘息多处于第3期或第4期(迁延期和慢性期)[3],常出现并发症,临床上易将并发症当作病因治疗而忽略气道异物这一真正病因。(4)吸入物为植物性异物,X线透视下不显影。故在临床上喘息不能用哮喘来解释时,应反复追问病史,及早行气管镜检查。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在婴儿持续喘息中有一定地位,天津市儿童医院报道3岁以下婴幼儿喘鸣病因由原发性肺结核引起者占26.0%[4],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总之,婴幼儿反复喘息病因很多,不能简单地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或婴幼儿哮喘,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哮喘持续时间长者,应反复追问病史,仔细分析,发现可疑征象,尽早做相应检查,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顺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41-242.

  2 Tolia V, Wuerth A, Thomas 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eview of presenting symptoms,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outcome in infants. Dig Dis Sci,2003,48(9):1723-1729.

  3 刘玺诚.气道异物引起喘息的特点和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54-255.

  4 万莉雅,范永琛.婴幼儿原发肺结核与喘鸣.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55-2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