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病变3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16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黎生慧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常出现的肺外病变表现。方法  选择收治的5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均经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体滴度≥1∶80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其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60%。结果  在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渗出性胸膜炎1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5例、泌尿系统疾病5例。结论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因,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常累及多个脏器,病程迁延,治疗首选红霉素,重者短期应用激素,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肺外系统损害。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肺外病变

     小儿支原体肺炎(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但婴幼儿支原体感染近年来亦明显增多,且病情重、发展快、合并肺外病变者相当普遍[1]。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小儿MP患儿50例,其中合并肺外病变者3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为2002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18个月~3岁3例(10%),3~5岁8例(27%),5~12岁19例(63%)。冬季发病20例,占67%,入院时病程多在1周以上,最长达24天,发热25例,体温<38.4℃ 4例、38.4℃~39℃ 9例、>39℃ 12例,热程5~16天。咳嗽20例初为干咳,18例加重并呈痉挛性咳嗽,咳痰18例,其中白色黏痰15例,黄色黏痰5例,痰中带血3例。体征:肺部呼吸音粗糙10例,呼吸音降低13例,闻及干音、哮鸣音及湿音4例。

    1.2  诊断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测定肺炎支原体特异抗体滴度均≥1∶80,结合X线片表现,单侧病变20例,双侧病变10例,呈斑点状及小片状阴影25例,大片状阴影5例,以右下肺病变为主,其次右上、左下、左中呈游走性改变3例,8例伴胸膜炎症反应或少量积液,中等量积液1例,2~3周后病灶大部分吸收,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7例、>10×109/L 12例、<4.0×109/L 4例。测血沉25例,正常5例,轻中度增高(>20mm/h)12例,明显增高(>100mm/h)8例,最高为130mm/h,检测咽拭子PCR-MP 6例、阳性5例。

    2  结果

    2.1  肺外表现  患儿有肺外表现占65%,MP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出现心慌、胸闷、心肌酶学异常(以心肌酶CK-MB增高为主),同时伴有LDH和(或)HBDH升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房室传导阻滞、ST-T段改变共15例,未发现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脏彩超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11例MP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婴儿表现为前囟膨隆,摇头,9例脑电图示轻~中度异常,脑脊液检查均符合无菌性脑膜炎。13例MP患儿出现呕吐,腹部不适,疼痛及腹泻,其中肝功能异常9例。8例侵犯血液系统,7例表现为皮肤出血点,血小板(50~80)×109/L,2例表现为溶血性贫血,5例患儿有血尿、蛋白尿,4例有关节痛及肌肉疼痛表现。4例患儿出现红色斑丘疹,不伴瘙痒。2个系统受累者24例,3个系统受累者3例。

    2.2  治疗及转归  确诊后应用大环内酯类药以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主,配合对症治疗,所有病例均治愈,疗程1~6周,其中各系统并发症随原发病治愈而好转。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除肺部症状外,可表现为多系统损害,其发病机制现在多倾向于与自身免疫有关,由于MP抗原与人体心、脑、肾等器官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脏器受损,应引起重视,MP感染后引起肺外表现,复杂多变。本组有多例累及2个以上器官,且以心血管症状首发,易漏诊、误诊。故对临床中病程长,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婴儿气喘为主),应用常规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疗效欠佳的肺炎患儿,应及时检测PCR-MP,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各系统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