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张士卿教授应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81次

作者:王艳丽 

【摘要】  总结了张士卿教授临床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张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紫癜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或脾胃虚弱,气不统血,血不循经而致,使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  张士卿 过敏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 临床经验

    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HSP),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1]。多发于小儿,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尿血等。本病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古代文献虽无“紫癜”一词,但所载“肌衄”、“发斑”、“葡萄疫”、“斑毒”等与本病有相似之处[2]。多数患儿查不出明显的过敏原。其病因病机多认为是外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而迫血妄行;或脾胃虚弱,气不统血,血不循经而致。治疗上多用疏风祛邪、清热凉血、益气摄血之法。

    1  犀角地黄汤主证

    犀角地黄汤原名芍药地黄汤,出自东晋陈延之《小品方》(因《小品方》原方已佚,今见之于《外台秘要》卷2引《小品方》)。该方用于治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有蓄血,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腹满以及鼻出血、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者。《备急千金要方》卷12载本方,始名犀角地黄汤,主治病证同《小品方》[3]。赵献可曰:“犀角地黄汤乃是衄血之本方。若阴虚火动吐血或咳咯者,可以借于成功;若阳虚劳力及脾胃虚者,俱不宜。犀角水兽也,焚犀可以分水,可以通天,鼻衄之血,从任督而至巅顶,入鼻中,惟犀角能下入肾水,由肾脉而上引。地黄滋阴之品,故为对证。”(《医贯》卷3)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论曰:“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方……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无热,但依方不需加也。”

    本方组成:犀角30 g、生地黄24 g、芍药12 g、牡丹皮9 g。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妄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2)热伤血络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本方治疗热毒深陷于血分所致之症。营热不解,每多深入血分,热入血分,心肝受病。温热之邪燔灼血分,一则热盛血沸,且必扰于心神,致烦乱谵语;二则热盛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离经之血又可致瘀阻而发斑[5]。《本草经疏》卷17曰:“犀角,今人用治吐血、衄血、下血,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疮痘、热极黑陷等证,皆取其入胃入心,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用。”

    2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遣方用药

    张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同时又由于小儿“阳常有余”,患病后易化热化火且迅速。心为火脏,主血脉,火热之邪易于扰动心火;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主一身之表,首当其冲。故邪热易犯心、肺二脏,致心肺蕴热,脉络被热邪所伤,导致血不循经,外溢于肌腠而为紫癜;滞于中焦而腹痛,痹于关节则疼痛,下移肾络则溲血。常用组方如下:水牛角15 ~ 3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地黄炭30 g、仙鹤草15 ~ 30 g、茜草10 g、紫草15 g、连翘10 g、牛蒡子10 g、桔梗6 g、玄参10 g、炙甘草3 g。合并关节疼痛者加牛膝;合并腹痛者加白芍;合并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炭等;合并便血者加槐花、地榆等。治疗期间应防止外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3  典型病例

    苏某,女,7岁,2005年7月26日初诊。双下肢紫斑伴瘙痒10 d,此次为本病的第2次复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症状减轻,但停药后复发,遂来我院就诊。症见双下肢皮肤有针尖到米粒大小的斑点,颜色鲜红或暗红,压之不退色,舌红苔白,脉浮数。诊断:过敏性紫癜。辨证属外感风热阻于肌表,导致风热与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凝于肌表而成。张教授以散风清热、凉血消斑为治则。处方如下:水牛角30 g(先煎)、地黄炭3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仙鹤草30 g、茜草10 g、紫草15 g、牛蒡子10 g、鸡血藤15 g、玄参10 g、桔梗6 g、连翘

    10 g、小蓟炭30 g、蝉蜕15 g、生薏苡仁20 g、炙甘草6 g。1日1剂,水煎分3次服,并嘱停用其他药物,饮食宜清淡,卧床休息。服用6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紫斑色变淡,继续服用6剂,症状已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减量(1日半剂,分2次口服)继续服用。病告痊愈。

    4  体会

    地黄炭取其“血见黑则止”之理,以增强止血之功效;加赤芍、紫草与鸡血藤,巧妙解决凉血与活血、止血与散血之矛盾。此方中水牛角、玄参、地黄炭、赤芍、牡丹皮、紫草清热凉血止血,清热之中以养阴,活血之中又能散瘀,使热清血止而无瘀血之弊;配合仙鹤草、茜草、小蓟炭以加强止血之功效和强度;连翘、桔梗、牛蒡子、蝉蜕疏风散热,加薏苡仁、炙甘草以调和诸药,顾护胃气。全方既能清血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还能祛血肿之瘀,而达到凉血清瘀、散风清热、解毒化瘀之功效。

    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感内伤,伤及血络,血溢脉外,形成瘀血,瘀血阻滞脉络,新血则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正如唐容川所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瘀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因此,活血祛瘀之法应贯穿于过敏性紫癜之始终。

    本病的发作常因外感和饮食不当而诱发。故应当加强防护,减少小儿的外感发病机会。饮食不节或不适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聚生内热,迫血外溢而发病。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11 .

[2]邢向晖,王晓宁.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9(5):399-401 .

[3]李飞.方剂学(上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8-519 .

[4]翁晓红. 犀角地黄汤沿变与功效考析[J]. 福建中医药,2001,32(3):50 .

[5]段富津. 方剂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