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早期诊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2-24 浏览次数:490次
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早期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霞 焦健 王旭光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医学院陈玉霞 王旭光) 沈阳市骨科医院(焦健)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日立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血清BALP、钙、磷的测定,同时进行外型特征等资料分析。 结果 患儿BALP异常率92.4%(61/66),钙的异常率为21.2%(14/66),磷的异常率28.8%(18/66),碱性磷酸酶异常率53.0%(35/66)。 结论 血清BALP的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特异性强,方法简单,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指导早期治疗。 【关键词】 骨碱性磷酸酶;佝偻病 收集沈阳骨科医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已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血清,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1986年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全国统一标准[1] ,共收集沈阳骨科医院儿科2005年9月~2006年9月符合标准的6个月~5岁住院患儿血清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 1.2 方法 1.2.1 BALP的检测 取外周血3mL,用日立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生化全项和BALP检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及测定BALP活性,正常参考值为<200U/L,200~250U/L为可疑佝偻病,>250U/L为临床佝偻病。血清钙参考值2.00~2.60mmol/L,磷:0.70~1.50mmol/L,ALP:40~135IU/L。 1.2.2 X线检查 早期骨骺板之预备带不规则,模糊变薄。病变进展区预备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宽大,其中心部凹陷呈杯口状,并有毛刷状密度增高影像,自干骺端向骨骺方向逐渐延伸,骨骺生长迟缓,边缘模糊,干骺端两侧可出现骨质增生。恢复期,预备钙化带逐渐加厚,干骺端边缘清楚而规则,出现密度增加的模糊带,骨骺相继出现,严重者畸形多不能恢复[2] 。 1.2.2 治疗方法 41例BALP>250U/L的患儿1次口服胆维丁乳(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8mL,含胆维丁乳15mg,内含维生素D3 30万IU),20例BALP在200~250U/L的患儿口服贝特令(浙江海力生制药公司生产,每粒含维生素A1800U;维生素D600U;二十二炭六烯酸50mg),1粒/d。上述2者同时口服葡萄糖酸口服液,3次/d,1支/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2 结果 2.1 患儿BALP活性检测结果 BALP>200U/L61例,检出阳性率为92.4%,钙的异常率为21.2%(14/66),磷的异常率28.8%(18/66),ALP异常率53.0%(35/66)。X线及肋骨拍片检出阳性检出12例,占18.2%。 表1 血清BALP异常与钙、磷和ALP比较检测项目 BALP 钙 磷 ALP异常检出数 61 14 18 35异常检出率(%) 92.4 21.2 28.8 53.0 2.2 治疗结果 根据患儿病情不同采取不同治疗方案。61例BALP异常患儿中20例采用预防水平,41例采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1个月后复查BALP,其中52例恢复正常,占85.2%,未恢复正常的9例,占14.8%,再按上述治疗方法处理1个月,复查BALP全部<200U/L,66例患者分类和治疗方法(见表2)。 表2 66例患儿分类和治疗方法 略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引起,它的不足导致钙、磷的代谢功能障碍,同时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等器官的功能,严重危害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简单正确地诊断佝偻病是关键[3,4] 。BALP由成骨细胞合成。当成骨细胞转化为骨细胞时,其活性下降并消失,如骨钙化一旦不足,成骨细胞不能钙化,失去活性,使成骨细胞代偿性增加,BALP相应增多,血浆中BALP的活性增高,这时血清中BALP的活性可较准确的反应骨改变的情况,血清中钙磷受体内多种激素调节,佝偻病早期血清中钙磷可正常,X线对典型病例有诊断价值,但对早期病例不易识别,诊断可靠性差。血清钙、磷和ALP只能反映人体近期维生素D3 的营养水平,不能反映人体长期钙营养状况,且检出率低,故BALP的测定应称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同时对于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的患儿具有明确的疗效判定指标,能避免上述药物的滥用,减少医源性损害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于BALP>200U/L的患儿,均应在治疗后逐月复查,动态观察,直到BALP<200U/L为止。如1~2个月治疗后无改变者,应考虑排除单纯性低钙,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及肾性佝偻病等。综上所述,BALP对佝偻病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的优点,结合佝偻病诊断标准,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同时治疗时,有目的有指标,可避免钙及维生素中毒,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6,24:367.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65. [3] 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儿童保健学[M].第2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4-376. [4] 俞淑敏,沈时霖,仇建樱.佝偻病诊断标准中的几点看法[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