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儿童过敏性紫癜23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26  浏览次数:482次

作者:丁樱,管志伟,翟文生,任献青,郭庆寅    作者单位: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中医儿科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总结和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4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4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44∶1;第1、4季度为多发季节;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上呼吸道感染占有明确诱因的70.41%;症状中100%有皮肤紫癜,58.12%有消化道症状,59.83%有关节症状,83.76%有肾脏损害;中医证型中风热夹瘀占33.76%,血热夹以瘀占46.58%。结论该病发病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学龄儿童发病较多,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发病诱因,中医证型以风热、血热夹瘀为主。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小儿; 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主要累及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2007-08~2008-08我院儿科共收治HSP患儿23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4例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HSP诊断标准。其中男138例(59.0%),女96例(41.0%),男女比例1.44∶1;年龄最小2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9.01±2.78)岁;其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比例为:2~6岁58例(24.78%),7~10岁109例(46.58%),11~16岁67例(28.64%);四季均可发病,第1,2,3,4季度发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8.89%,26.07%,4.70%,30.34%,以第1,4季度为主;病程最短1 d,最长16年。

  1.2  发病诱因有明确诱因者98例(41.8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9例(70.41%);食物过敏17例;剧烈活动后、疫苗接种各3例;疥疮、接触塑胶、油漆、花粉、青草、肠道蛔虫各1例。

  1.3  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及遗传史有明确过敏史者54例(23.08%)。其中药物过敏者23例,主要为磺胺、头孢类、青霉素等药物;食物过敏27例,主要为鱼虾、蛋清、干果类、牛羊肉、蘑菇等类食物;尘螨花粉2例;色素化纤2例。过敏性疾病史24例(10.26%),其中血管神经性水肿12例,过敏性鼻炎2例,哮喘4例,荨麻疹6例。家族中胞兄弟姐妹患紫癜者3例。

  1.4  临床表现

  1.4.1  皮肤症状234例患儿均先后出现典型皮肤紫癜,以双下肢伸侧最多见,其次为臀部、双上肢,脘踝关节处,少数阴囊有散在分布;形态多以针尖至米粒大小,部分融合成片状伴中心性坏死;部分患儿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发生于头面、足背部。

  1.4.2   消化道症状136例患儿(58.12%)有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多为脐周阵发性腹痛,可伴呕吐、呕血及便血表现,其中呕吐21例、呕血11例,便血20例。以紫癜伴腹痛为首发症状者104例(44.44%),其中6例以单纯腹痛症状首发。以腹痛、皮疹为首发症状院外误诊8例,主要误诊为“胃肠痉挛症”“胃炎”及“湿疹”等。

  1.4.3  关节症状140例(59.83%)患儿出现关节症状,单发或多发,累及关节依次为膝、踝、腕、肘,少部分为足跟及掌指关节,性质多为胀痛或酸痛,少部分伴有游走性疼痛,病例中无以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者。

  1.4.4  肾脏损伤尿常规检查蛋白定性阳性或(和)镜检红细胞>3个/HP或(和)尿放免及尿NAG酶大于正常值,出现1次定义为一过性肾损伤,出现2次以上定义为肾损伤,共196例(83.76%)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其中一过性肾损伤者82例(35.04%)。紫癜反复发作伴有肾脏损伤者71例,占非一过性肾损伤者62.28%;以紫癜伴肾损伤为首发症状者为33例(28.95%);1例以肾损伤首发,6 d后发现可疑性皮疹,肾活检得以确诊该病。不同肾外表现的肾脏非一过性受累率见表1。临床分型中孤立性蛋白尿12例,孤立性血尿26例,血尿加蛋白尿69例(60.5%),肾病综合症6例,急进性肾炎型1例;9例出现肉眼血尿;行肾活检25例中Ⅰ、Ⅴ、Ⅵ型各1例,Ⅱa、Ⅱb型各3例,Ⅲa、Ⅲb型各8例,肾损伤距紫癜初发平均22.75 d,最长14.5年;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尿检反复18例。表1  肾外表现情况(略)

  1.5  中医证候及证型咽腔充血162例;乳蛾肿大82例,烂乳蛾2例;舌质红206例;苔薄白54例,白厚68例,薄黄72例,黄厚腻36例,苔黄少津4例;脉浮数79例,脉数109例,脉弱无力27例,细数19例;大便干75例,稀溏4例。风热夹瘀79例(33.76%),血热夹瘀109例(46.58%),阴虚夹瘀19例(8.12%),气阴两虚夹瘀27例(11.53%)。

  1.6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中36例出现轻中度贫血;血小板计数227例中81例(35.68%)高于300×109/L,最高值为829×109/L,平均值为(284.17±63.62)×109/L;治疗前219例血清IgA平均值为(1.55±0.46),均高于正常均值范围;急性期心电图检查73例中,6例T波改变,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胃镜检查6例中,均见胃黏膜散在片状出血、糜烂,1例大面积溃疡;70例病原学检查中,7例EB病毒阳性,2例巨细胞病毒弱阳性,3例副流感病毒弱阳性;44例支原体检测中,31例(70.45%)阳性;20例双肾彩超检查显示轻中度弥漫性改变;183例行“胡桃夹”检查,85例(46.45%)阳性;行直立试验的81例中,阳性20例。

  1.7  治疗方法

  停止接触和服用可疑的药物、食物等,积极控制感染,予抗组胺药、VitC、钙剂、肝素钠、丹参酮治疗,腹痛、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加用糖皮质激素,紫癜反复出现加用雷公藤多苷。肾脏受损者在上药基础上按分级治疗,轻型应用中药加雷公藤多苷;中型应用中药、雷公藤多苷加激素;重型在中型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冲击疗法。

  2  讨论

  2.1  发病特点HSP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HSP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众多资料提示本病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IC)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1]。循证医学发现其与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冷刺激、植物花粉、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本组资料显示,HSP好发于7岁以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这和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有关。凡能作为抗原的物质均能诱导本病的发作,如各种感染、药物及食物等多种综合性因素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发病诱因以感染性因素占据首位。本组资料显示,69例(70.41%)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且病原学检测近期病毒或支原体感染;78例(33.33%)有明确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本组资料中,治疗前219例血清IgA平均值为(1.55±0.46),均高于正常均值范围,提示发病初期属免疫上调阶段。

  2.2  临床特点过敏性紫癜的病理基础为广泛的小血管炎症,属中医的“肌衄”“葡萄疫”等的范畴,临床表现除皮肤紫癜外,可并见鼻齿衄、呕血、尿血、便血等血证,本组资料显示,临床上以风热夹瘀及血热夹瘀型最多见。临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时诊断困难,易误诊,本组资料显示,院外误诊8例。故对于腹痛病人,应密切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严格掌握急腹症的指征,疑似腹型HSP时,需仔细观察皮肤紫癜的有无。肾损害患儿大多数预后较好,只有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症状一般多出现于皮肤紫癜后1~4周,本组资料显示肾损距紫癜初发平均22.75 d,有少数患儿在紫癜初发后1~2年出现肾脏损害表现,最长14.5年。本组资料显示,HSP反复或复发者发生肾损害的几率高于初发者,提示致病因素的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易致肾损害;有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的肾损害发生率大于仅有皮肤紫癜的肾损害发生率,提示肾损害的危险性与器官受累的多少有关。因此对于HS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的患儿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应反复多次动态观察尿常规变化,警惕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琴.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学异常[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30(1):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