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23次
作者:王洁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 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采用常规治疗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照组60 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3%和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
【关键词】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004年-2006年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6年共收治120 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精神反应差,吃奶差,呛奶,吐沫,拒乳,面色灰,呼吸增快、浅表或困难,口鼻周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湿性口罗音,胸正位片可见肺部阴影。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男36 例,女24 例,年龄<10 d 26 例,10~20 d 23 例,20~28 d 11 例;早产儿38 例,足月儿20 例,过期产儿2 例;小于胎龄儿39 例,适于胎龄儿19 例,大于胎龄儿2 例;入院时原发感染37 例,入院后继发感染23 例。对照组60 例,男35 例,女25 例,年龄<10 d 24 例,10~20 d 24 例,20~28 d 12 例;早产儿36 例,足月儿23 例,过期产儿1 例;小于胎龄儿37 例,适于胎龄儿20 例,大于胎龄儿3 例;原发感染35 例,继发感染25 例。两组患儿均为同期住院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症状、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儿入院时症状及体检情况比较 例
组 别例 数精神反应差拒 乳呼吸困难紫 绀肺部有口罗音胸片肺部有阴影治疗组60603628294647对照组60603330314449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感染,吸氧,保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微循环,限制液量,治疗并发症,监护生命体征。治疗组于确诊后立即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00~400 mg·kg-1·d-1,连用2~3 d,输注时需2~4 h,开始速度为0.01~0.02 mL·kg-1·min-1,15~30 min后加倍,直至0.01 mL·kg-1·min-1(5 mL/k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1周患儿精神食欲好转,无呛奶、吐沫,面色红润,无紫绀,呼吸平稳,肺部口罗音及胸片肺部阴影消失。有效:用药2周患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用药2周以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病情进展、恶化。
2 结 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56 例在2周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对照组有40 例在2周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平均疗程为(10.2±2.15) d,对照组为(15±3.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患儿年龄小、免疫功能低下,发病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程长,治疗相对困难,病死率也较高。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小并发症,尽快恢复健康。新生儿体液免疫的主要成分为IgG,主要来源于母亲胎盘的传输,出生后随着来自母体IgG逐渐分解,自身合成能力低下,且血液循环量增加迅速,故IgG浓度迅速下降,出生后第2个月才开始全部自身合成IgG[1],而母体的IgA、IgM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时体内的IgA、IgM主要由自身合成,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血清IgA、IgM含量很低,生后2~5 d内IgM合成迅速增加,IgA则在生后几周对肠道微生物的抗原发生反应时才开始产生[2]。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由多人的血浆经过特殊处理后获得的含多价抗体的生物制品,其终末产物几乎全部为IgG,还含有少量IgA、IgM,IgG半衰期为18~23 d[3]。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时补充适量的IgG,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患儿的体液免疫能力,增加抵抗力,达到治疗的效果,但IgG浓度愈高,分解代谢就愈快,因此治疗剂量不是愈大愈好[4]。临床上合理使用是关键。另外,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使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谱发生了改变,新生儿肺炎以细菌性为多见,约占31.2%~52.1%,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40.7%[4],而肺炎克雷伯菌为机会致病菌,以院内感染为多见,故其耐药菌群明显增多,而敏感药物却很少,应用免疫球蛋白后提高了抗生素的疗效,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及使用时间,从而减少了患儿二重感染的机会,也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而对于早产儿,资料显示,其感染性肺炎的发生明显高于足月儿,我们曾习惯应用抗生素预防早产儿该病的发生,改用免疫球蛋白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早产儿抗生素的使用率。总之,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时,应用免疫球蛋白增加患儿免疫力,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病死率。由于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工艺不断完善,过敏反应已极少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仅个别病例出现皮疹,停药后1~2 d消退,故临床上可合理应用以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董永绥.儿科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6.
[2] 陈昌辉,李良忠,叶长宁.早期新生儿不同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J].新生儿科杂志,1998,13:257259.
[3] 陈述枚,谢祥鳌.现代儿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