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盐水灌肠复位优点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09-12-15 浏览次数:483次
肠套叠盐水灌肠复位优点的临床体会 作者:林舰 作者单位:114001 辽宁,鞍山市中心医院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目前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有:①灌肠复位;②外科手术复位。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灌肠复位方法目前有: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方法和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及其2者衍生的方法,我院采用水压灌肠以复位,其明显优于空气灌肠,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2~2005年收治确诊为肠套叠患儿296例,男190例,女106例,男女之比为2.1∶1,年龄4个月~2岁,年龄最小的为4个月,最大的为2岁4个月,1岁以上36例,占12.1%。病程在24h以内135例,占45.6%;肠坏死穿孔4例,占1.4%。全部以急诊入院进行急查,临床表现:患儿阵发性哭闹不安,有或无血便或果酱样大便、腹部右上方蜡肠状包块,发病时间3~48h;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略升高;常规腹部彩超检查均可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块影。 1.2 方法 对发病在48h以内,全身状态尚可的患儿采用温盐水灌肠复位:彩超监视下,在家属的配合下,固定患儿于静止状态,经肛门插入Faley's肛管.连于压力表,向肛管内缓慢注入温盐水,压力控制于60~100mmHg,见盐水推动套入头部逐渐后退,同心圆征消失,小肠进水呈蜂窝状,回盲瓣呈“蟹爪样”,复位成功,患儿安静,口服炭片0.5~1.0g,6~8h自肛门排出,术后抗炎、解痉,逐量进食。如复位失败转急诊手术治疗。 2 结果 其中灌肠复位279例,复位率为94.5%。手术复位17例,其中肠切除吻合术8例,阑尾切除术2例;继发性肠套叠7例,均为肠道畸形,原发性肠套叠289例,经水压灌肠复位诊断率高,灌肠成功率高,术后患儿发热、腹泻少,肠道功能很快恢复,一般2~3d可出院。 3 讨论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常发生于1岁以内肥胖健康的婴儿,多见于男孩,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的小儿肠梗阻第1位的疾病。小儿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通常把肠套叠分成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约95%的病例属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病有2个峰季,即春、夏2季多见,可 能与这2季呼吸道感染高发有关。肠套叠可发生于结肠或 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小肠末端套入结肠最为多见。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包块是肠套叠4个主要表现。肠套叠的分型是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鞘部最远端的肠管而定名,一般将肠套叠分为5型[1] 。①小肠型;②结肠型;③回结型(最常见);④复杂型(复套),最常见是回回结型;⑤多发性肠套叠。肠套叠很难自行复位,且时间越长往往肠管受损越严重,故需作急症处理。早在50年代,我国小儿外科前辈张金哲、佘亚雄教授等就报告了我国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空气灌肠复位技术 [2] ;进入80年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国内王光大等人率先采用B型超声诊断肠套叠和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新技术,代替传统的技术方法。根据我院296例病例体会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较空气灌肠有以下优点:①同时避免了患儿和医生的放射线照射,因肠套叠灌肠时间较长数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患儿和医生均暴露于大量射线下,对人体是极大的打击。②水压灌肠更优于气压灌肠是因为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一旦气体压力超过病变肠管壁可耐受的压力,就可以产生爆炸性穿孔,迅速造成高压气腹,出现病情危象。我们灌肠复位的病例中,无1例发生肠穿孔。并且在水压灌肠时,不会发生爆炸性肠穿孔。③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影像清晰,可以了解肠管的扩张程度和弹性;可显示肠套叠肿块被套入的阑尾、肠系膜和/或肿大淋巴结以及利用彩色多普勒测估肠套叠肿块内血流状况来判断是否有肠壁的缺血坏死情况,正确评估复位的可能性,可以清楚地观察肠套叠脱套的整个过程[3] 。④灌入的盐水在肠腔里形成盐水对照,更有利于发现肠管畸形、息肉等病变。⑤温热的盐水进入肠腔对缺血、炎症反应的肠管起到理疗作用,复位成功放出盐水起到冲洗肠道的作用,减少毒素的吸收,术后发热、腹泻少,肠道功能很快恢复。⑥彩超诊断肠套叠诊断率100%,较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率明显增高,复位成功率高。 总之,肠套叠盐水灌肠复位具有诊断率高、整复率高、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2] 佘亚雄.婴儿肠套叠治疗的进展-结肠注气整复法[J].中华医学杂志,1964,50:641. [3] 韩燕乔,吴于淳.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82~2008年文献统计与概况 作者:袁静, 张小冬, 李志文 作者单位:辽宁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 1982~2008年 文献统计 概况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是我国医学领域一套以文摘形式报道国内医学发展的检索性刊物,以“全、便、快”为特点,在国内检索期刊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二十多年来,为我国的医学事业、情报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是中国科技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出版的国内医学文摘系列中国医学文摘的1个分册,于1982年创刊。按照科技期刊检索类质量要求,现将本刊27年收编文献进行统计,从“全、便、快”的角度报道如下。 1 政治要求 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贯彻和体现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项规定;在学术上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努力提高经济效益[2]。先后于1986、1989、1992、1995、1998年5次荣获全国科技情报检索刊物评比三等奖。 2 “全”项 2.1 学科类目设置完整、合理 本刊所报道的文献类目按儿科权威工具书《褚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第4~7版)的分类设置。包括儿科基础、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营养性疾病、小儿免疫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遗传与染色体疾病、先天代谢性疾病、肿瘤及瘤样病变、皮肤疾病、骨骼及肌肉系统疾病、中毒与意外损伤、危重情况的急救处理以及其他等涉及儿科疾病的23个类目。 2.2 文献类型单一 本刊主要收摘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一级的医药卫生期刊、科研单位编辑出版的定期刊物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学报上的儿科文献,包括中华医学杂志、中国系列杂志、专业杂志、专业学报等。本刊收录期刊种类由1982年的62种期刊到2008年的265种逐年增多,2004年最多为272种,位列《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16个分册之首[3],见表1。 2.3 报道数量全 按规定检索期刊应报道核心文献源85 %以上,本刊报道文献全部为儿科专业文献为100 %。 2.3.1 文献数量多 本刊1982~1983年为季刊,以后均为双月刊,采取文摘和题录两种形式摘录文献,数量由1982年的840篇到2008年的3 861篇逐年增多,2003年最多为5 444篇,一直排在《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16个分册前列[3],见表1。 2.3.2 儿科专业核心文献量多 核心期刊是指刊载某学科文献密度大,文摘率、引文率和利用率相对较高,代表该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因本刊为儿科专业期刊,其他医学期刊刊载儿科文章较少,故本文只统计摘录儿科专业期刊(包括儿科药学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妇幼保健、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学校卫生、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医儿科杂志)文献量,1982年最少为17.9 %,2008年最多为69.3%,平均41.8 %。见表1。 3 “便”项 3.1 标引 本刊采用主题词表标引。 3.2 索引 3.2.1 索引种类 本刊采用主题词和作者两种索引的形式。创刊之年即开始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采用主题词三级组配+文摘号形式标引。1992年开始使用作者索引,采用文献的第一作者姓名加文摘号的简单著录方式编排,排序方式均以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3.2.2 索引质量 本刊27年里主题标引深度为1.5~2.8个,平均2.1个,符合国家规定的检索刊物主题标引深度为平均每篇文献2~3个主题词要求[4],见表1。 3.2.3 著录 本刊著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79383)的规定排列,采用顺序号 题名 副题名/原著第1作者名∥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后转页页码)文摘正文。图 表 参(文摘员)格式,符合国家标准。表1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82~2008年文献统计 3.2.4 文摘和简介报道数量 为了增加收录量,本刊从1989年开始将一些非重点文献作为题录收入杂志以提高杂志的检索功能。按照国家标准,每期文摘的报道量不得少于60 %,即题录的量不能多于40 %。从整体来看本刊符合这一要求,27年里只有1993、2003年少有超过为40.8 %、42.3 %。见表1。 4 “快”项 时差是指文献源出版时间与检索期刊出版时间之差,是衡量情报刊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刊27年时差为3~11个月,平均7.3个月,符合文献时差不超过1年的要求,见表1。 5 “综合”项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自1982年办刊以来,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条例,促进科技进步,达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1985年起均有编辑说明,1984年起每年第1期均有引用期刊一览表;刊名稳定、编辑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封面美观大方,版面设计合理,利用率高,字迹清晰,装帧质量好,文字简练,差错率<0.4 ‰,按期出版发行;读者反映好,社会效益突出。发行量逐年下降、亏损增长率<10 %;建有27年所有文献数据库。办刊总结认真、全面、真实[2]。 6 小结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我国儿科学资料的收集和检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光盘等信息资源服务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本刊发行量逐年下降。2009年将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更名后本刊将秉承办刊宗旨,及时反映儿科学术进展,继续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筱蕾,封禹. 《中国医学文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 医学情报工作,2003,5:386388. [2]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 报刊工作备览[M].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313. [3] 黄晓红,韦挥德.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摘录期刊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J]. 医学信息,2005,18(10):13071309. [4] 封禹,李筱蕾.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的质量分析[J]. 医学情报工作,2004,29(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