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1例
发表时间:2009-10-14 浏览次数:519次
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1例作者:柳英丽,张宛夏,吕秀霞,田致洲 作者单位:264200 山东 威海,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医院儿科 【关键词】 败血病,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婴儿,新生感染; 病例报告1 病例资料 患儿,女,出生15 d。在医院出生,生后第3天被抱养。孕产时情况不详,出生时无窒息,因发热5 d,精神差、脐周红1 d于20071215入院。患儿5 d前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7.8 ℃,无寒战、抽搐,无咳嗽、呕吐,稀便每日5~6次,无脓血便,曾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清热解毒液2 d无效,发病第4天晚开始易哭闹,吃奶少,脐周发红来诊入院。查便为黄稀便,每日1~2次,尿无明显异常。查体:体温37.8 ℃,脉搏140次/min,体质量3.4 kg,精神反应稍差。前囟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疸、无皮疹、无脓疱,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膨隆,略胀气,肝肋下4~5 cm,质稍硬,脾未及,脐带已脱,脐窝有少许浆液渗出物,脐周红肿约6 cm×7 cm,可见腹部静脉显露,自脐向剑突方向有3条充血性红色线条,长约2 cm。原始反射存在。查胸片未见异常。脐部分泌物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球菌。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淋巴细胞40.4%,中性细胞51%。血红蛋白152 g/L,血小板140×109/L。腹部B超示腹腔少量积液,腹壁皮下软组织增厚,肝大。查肝功、电解质、心肌酶正常。C反应蛋白15.26 mg/L。应用抗生素前取新生儿脐部分泌物及血进行细菌培养。给予头孢曲松钠(泛生舒复)抗感染治疗1 d,患儿哭闹减轻,精神反应欠佳,体温反复在37.5~38.4 ℃,无寒战、抽搐,心肺查体无异常,腹稍膨,拒按,脐周红肿扩大,脐轮发红,局部皮肤稍热,考虑新生儿腹壁蜂窝组织炎,在小儿外科严格临床监护下,继续抗感染治疗,脐周局部外涂碘酊。入院后48 h体温逐步降至正常,脐周红肿减轻,脐部分泌物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米诺霉素、万古霉素、替考卡丁、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苯唑西林敏感。继续给予头孢曲松(泛生舒复)治疗10 d病情恢复出院。病后4 d血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情况同上。出院诊断为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腹壁蜂窝组织炎、新生儿败血症(表皮葡萄球菌)。出院后随访1个月,一般状况良好,无异常情况出现。2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有所不同和变迁,国内过去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20世纪后期以来国内报道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已上升为最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比例下降[1,2]。近年来,新生儿的病原菌种类有了较大的改变,条件致病菌感染及耐药菌株有明显增多趋势[2]。其易感因素:(1)母亲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病史;(2)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3)胎儿或新生儿的因素:多胎、早产儿、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因素。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嗜睡、不哭、不动、体温不稳、体质量不增等;足月儿体温正常或升高,早产儿常体温不升。以下表现常提示败血症的可能性:(1)黄疸;(2)皮肤蜂窝织炎、脓肿、瘀点、红斑等,严重时有出血倾向;(3)休克表现;(4)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有厌食、呕吐、腹泻、腹胀、呼吸不规则表现为气促、青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5)易合并脑膜炎、骨髓炎等。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总数可高可低,但<5×109/L者或每100个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0.2者有诊断意义。血沉>15 mm/h有帮助意义。C反应蛋白为急相蛋白,炎症发生后6~8 h后即可上升,≥8 mg/L(末梢血)为异常,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指标。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有符合以下任一条者:(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2)如果血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血或无菌体腔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3]。 此患儿目前临床表现与此相符,且在不同部位培养出同一条件致病菌,确诊诊断,给予第3代头孢抗感染治疗有效。【参考文献】[1] 李梅,董力杰,崔晓梅,等.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13年变迁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8588.[2] 杨锦红,李向阳,张楚南.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72574.[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国儿科杂志,2003,41(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