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8-19 浏览次数:515次
作者:何雯 张瑛 徐静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利巴韦林颗粒、蒙脱石散和聚肌胞(针剂)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清热解毒利湿汤,5 d后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 %,对照组总有效率72.7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清热解毒利湿汤 中西医结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我国自1981年上海始见本病,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岁以内10例,1~6岁22例,7~10岁6例,平均( 4.3±1.3)岁;病程在1 d之内。对照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岁以内6例,1~6岁13例,7~10岁3例,平均(3.7±1.2)岁;病程在1 d之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手﹑足﹑口先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伴咽痛、纳呆,部分患儿可有低热、拒食、流涎等症状。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予利巴韦林颗粒10~15 mg/(kg·d),分3次口服,口腔溃疡者用蒙脱石散与聚肌胞(针剂)交替涂抹。5 d后统计疗效。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解毒利湿汤:升麻6 g、葛根10 g、藿香10 g、佩兰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薏苡仁10 g、茯苓10 g、车前草10 g、板蓝根1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咽痛明显加白芷﹑射干;呕吐加神曲、半夏;便秘加瓜蒌仁。5 d后统计疗效。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t检验。
4 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2]
治愈: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消失,热退,无咳嗽、咽痛等。有效: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减少,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减轻。无效: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增多,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EV71型等。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先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伴咽痛、纳呆,部分患儿可有低热、拒食、流涎等。病情一般于1周内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近来流行的手足口病是感染肠道病毒EV71型,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 %~25 %。 其可散发或流行发病,发病季节多在夏季,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长儿及成人也可被感染。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例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均有一定疗效。我们采用利巴韦林颗粒、聚肌胞等广谱抗病毒药,能选择抑制病毒的复制,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效;蒙脱石散能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中医文献未见手足口病的明确记载,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亦无前贤经验可鉴,按中医理论分析,其病变性质为湿(病变以疱疹为主)、热毒(皮肤斑丘疹),且具有流行性,故其病因可称为“时行湿毒之邪”。脾主四肢,开窍于口,而发病部位主要在四肢末端、口腔,故病位应以脾为主。时行湿毒之邪由口入胃,内郁于脾而外发于四肢末端、口腔,故丘疹、疱疹先后出现。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方中升麻﹑葛根辛凉解毒,能升举阳气,透疹外出;藿香﹑佩兰化湿;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透表;薏苡仁﹑茯苓﹑车前草利湿。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该方所用药物均能入脾胃经,具有清中有透、清而不寒、清热利湿的特点。据现代药理研究,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均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值得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