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8-18 浏览次数:568次
作者:赵青云 作者单位:266200 山东,即墨市中医院儿科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6-二磷酸果糖;胞二磷胆碱
我院自2006年以来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胞二磷胆碱(CDP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足月新生儿,日龄<24 h,共68例,诊断标准和分度参照2004年长沙会议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3例,女11例。临床分度:轻度7例,中度20例,重度7例。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临床分度:轻度6例,中度21例,重度7例。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窒息程度、主要精神症状、头颅CT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包括给氧、能量合剂(ATP、CoA)、小剂量甘露醇0.125~0.25 g/(kg·次)、苯巴比妥止痉5~10 mg/(kg·次)、纠正酸中毒等加用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次),30 min内静脉滴入,每日2次;胞二磷胆碱0.125 g加入50 ml 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有严重出血患儿待出血稳定后再用)。两组疗程均为轻、中度7~10天,重度10~14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于7天内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于10天内消失;无效:10天以上仍不消失。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6%及97.1%。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包括死亡1例),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1.2%及82.4%。两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有(P<0.05)。
2.2 随访结果 远期随访58例,次数2~3次,年龄6~24个月。治疗组30例,正常28例,后遗症2例,后遗症发生率为6.7%,其中癫痫1例,脑瘫1例。对照组28例,正常20例,后遗症8例,后遗症发生率为28.6%,其中智障4例、癫痫2例、脑瘫2例。两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正在进行。
3 讨论
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在新生儿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HIE患儿不但脑供氧供血不足,且葡萄糖的供给也减少,ATP产生不足,脑细胞的氧化代谢过程受到损害,使大量神经元死亡,所以早期及正确的治疗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内源性FDP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且有促进细胞内高能基团重建的作用,外源性FDP可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刺激磷酸果糖激酶之活性,骤增细胞内高能磷酸池,促进钾离子内流,阻止钙超载,回复细胞极化状态,从而有益于缺氧缺血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及对葡萄糖的利用。此外FDP使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高,延长细胞生存寿命,稳定红细胞膜并增加其韧性,有助于血红蛋白与组织间氧的交换,增加缺氧组织对氧的利用[1]。笔者认为FDP除可能直接保护脑细胞外,还在可能有心肌损害时营养心肌,保证脑供血供氧。CDPC主要通过胆碱磷酸转移酶的作用促进卵磷脂的合成,在脑缺血时减少其分解,使各种生物膜免受氧自由基损害,保护脑细胞;CDPC还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我院用FDP与CDPC联合治疗HIE,效果明显且在应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说明FDP与CDPC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师进修杂志,1997,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