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情观察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08 浏览次数:807次
【关键词】 腹泻
生命体征 体温:①体温升高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热时成人可自诉不适,小儿常不能表达,且有时发热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出现惊厥后才被发现,体温常达39.0℃以上。根据我科2007年统计,有25例惊厥为高热引起,而在惊厥前家长均未发现患儿出现高热,因此小儿发热必须及时发现,如患儿出现“打蔫”、“不爱吃饭”、“唧唧磨人”等表现,或喂奶换尿布、洗澡时感觉皮肤较热,要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降温。②小儿感染性发热多见,发热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呕吐、腹泻、黄疸、皮疹等伴随症状,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小儿时期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出疹性疾病均伴发热。发热第1天出疹考虑水痘、风疹,第2天出疹考虑猩红热,第4天出疹考虑麻疹等。但发热并非完全代表疾病存在,正常情况下进食、衣被过厚、哭闹、环境温度过高也可致体温升高,特别是新生儿,由于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小儿发热应注意有无上述方面的原因,以便与感染发热区别。 脉搏:小儿心脏跳动比成人频率快,年龄愈小,脉搏愈快。新生儿脉搏平均为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2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6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另外小儿脉搏极不稳定,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进食、运动、哭闹、发热等。 呼吸:小儿呼吸频率较成人快,新生儿呼吸为40~45次/分,1岁以下30~40次/分,2~3岁25~30次/分,4~7岁20~25次/分,8~14岁18~20次/分。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生后数日的婴儿易出现深、浅呼吸交替或呼吸节律不齐、间歇暂停情况,此与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不属于病理现象。 血压:测血压时要求小儿安静,袖带宽厚要适宜,不能应用成人袖带测量,以小儿臂长的2/3左右为宜,袖带过窄测得的血压偏高,过宽则偏低。一般1个月~1岁时袖带约为5cm,1~8岁时为9cm,8岁以上为12cm。正常血压值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力为收缩压的2/3。脉压差为30~40mmHg。 呕吐 新生儿期:可因吞入较多的羊水,生后发生呕吐,生后2~7天呕吐者应注意有消化道畸形,幽门肥大性狭窄常在新生儿晚期出现喷射性呕吐。 婴儿期:因喂养不当致呕吐最为多见,小儿胃贲门松弛,如哺乳过多或吸入空气,常在吮乳后有少量乳汁反流入口腔自口角溢出,这是溢乳,不属病态,随年龄增长或改进哺乳方法,可以纠正或自愈。 儿童期:消化道疾病或消化道外疾病均可引起呕吐,如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压增高时引起喷射性呕吐。 呕吐时可发生窒息,护理呕吐患儿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取侧卧位,床旁备有吸痰器抢救药物,迅速消除口、鼻腔呕吐物,严防呕吐物被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患儿喂乳、喂药后应竖起拍背,并予以侧位休息。 腹泻 腹泻患儿轻者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伴有黄色或白色奶瓣和泡沫。严重者可呕吐、频繁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尿少,同时伴有发热、精神萎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因此腹泻患儿要注意观察大便次数和尿量,掌握补液速度,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以预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和臀炎。另外小儿在发生肠套叠、菌痢时也可发生腹泻,但肠套叠患儿排果酱样便,菌痢常发生在夏季,排脓血便,里急后重。如果6个月以下婴儿腹泻,外观虚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好,多为生理性腹泻,可在添加辅食后大便即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