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冯振娥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摘要:从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改进带教方法、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和学生临床见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学术动态,增强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了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在儿科领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从而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高级人才。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实施教学改革。中西医结合专业属近10年新设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其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中西医结合人才。现就《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1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建和谐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儿科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创新能力是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积累新的知识,追求新的发现,探索新的规律,创立新的学说及新的观点,是目前大学生的迫切欲望。就儿科而言,学生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儿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各种能力,特别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今后从事或深造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或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对中西医结合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既要反映中医、西医不同的理论体系,又要体现儿科自身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好中医儿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儿科学知识及科研方法。只有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促进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的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儿科人才,又是儿科学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2.1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或不同疾病,分别采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要以某一固定模式千篇一律地“教”到底。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供学生讨论分析。譬如在讲某病治疗时,先让学生根据该病病因病机积极思考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治疗思路,进一步思考有哪些具体的治疗方法?经过讨论,教师归纳并条理化地进行讲解,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具体治疗途径外,还要及时介绍目前最新动态和最有效的治疗途径,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学生必须学好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医学科学发展很快,教师必须及时补充最新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对课本敢于质疑、大胆探索。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影响学生,而且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与学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生才敢直言不讳。学生在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疑问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教师质疑,甚至与教师争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像成果,给学生充裕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对错误的设想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对欲考研的学生,更要及时地引导他们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2.2 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就是要以教师的创新,带动并指导学生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用病案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病案分析法是利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此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论与临床很好地结合。典型病案置于眼前,学生不得不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急切希望得到完整的诊断和治疗,这时学习兴趣浓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可尽力发挥创新能力。同时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学生薄弱之处和教学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临床见习课中,特别强调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如何看小儿指纹、摸囟门、小儿的切脉方法、审苗窍以及小儿推拿,还有最基本的量身高、头围等内容,要给学生亲自动手检查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儿科基本功,同时辅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儿科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如光疗、母乳喂养指导、吸痰、给氧、脐部护理、雾化吸入、监护仪使用等。以上练习先由带教老师示范,让学生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要领,以适应临床需要。带教老师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除让学生多次观摩外,对于一些简单易行的操作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操作结束后,对其操作进行点评,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使其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并且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今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改进带教方法,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示教难是目前临床带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儿科实践中更为突出。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属不愿让学生接触,加之小儿易哭闹,又不能准确地诉说病情等,给学生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儿童传染性疾病又有明显的季节性,很多疾病在见习时难以见到。为了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让学生多看、多见,教师应创造条件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带教之中,开创多媒体在儿科示教中的系统教学,对一些儿童罕见病例和一些季节性、传染性极强的病例,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模拟病例,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强化记忆,为以后临床打下基础。这样既可解决目前儿科临床典型病例少和患儿家属不愿意让学生诊治的矛盾,又可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见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若对临床见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就不可能有好的见习效果。目前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认为掌握了课本知识,出去就会看病,就能成为名医。殊不知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学有所用。因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带教质量的关键。在临床见习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着重强调临床见习的重要性。如告诉学生:临床的关键是疗效,而疗效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取得,中医学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靠的就是确切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更能取得明显的疗效,临床的确是这样吗?只有我们去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以此来提高学生临床见习的积极性,为毕业实习及毕业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3 了解学术动态,增强创新意识
教师要常与学生交流,可于课间及课外,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中医儿科学、西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动态及优势,介绍儿科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介绍兄弟院校专项优势及成果,鼓励学生上网及时了解国内外儿科动态及最新成果,以增强学生学习儿科学的信心和兴趣,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内容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多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高级人才。
(宁夏医学院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