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氏麻杏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1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48次
作者:王亚明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新城医院,重庆 北碚 400711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欧氏麻杏汤加减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和(或)经支气管扩张剂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的6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予以欧氏麻杏汤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治疗30~60天。结果 显效5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6%。结论 欧氏麻杏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满意。 【关键词】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欧氏麻杏汤;临床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即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哮喘,亦称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咳嗽[1]。临床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不必要地应用多种抗生素而不能取得满意疗效,运用茶碱类或支气管扩张剂虽能缓解症状,但疗效不巩固,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有一定的优势,现将笔者从师3年中运用欧氏麻杏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新城医院中医门诊就诊的患儿,共61例,全部病历均符合CVA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持续咳嗽超过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干咳少痰,无感染征象,于院外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全部病历为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咳嗽缓解,但疗效不巩固,反复发作,部分病例有婴幼儿湿疹史、家族过敏史或家族哮喘病史,部分过敏原(变应原)检测阳性;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61例中男性28例,女性33例,年龄在10个月至11岁之间。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除伴有感染配合应用抗生素外,均给与欧氏麻杏汤治疗。欧氏麻杏汤的基本药物组成:炙麻黄2~7g、杏仁5~10g、地龙5~10g、黄芩6~21g、桑白皮5~10g、地骨皮5~10g、瓜壳3~9g、僵蚕5~10g、白茅根5~15g、板蓝根5~15g、百部5~10g、甘草3g,再根据辨病与辨证的原则随症加减,如外感严重者配以相应的中成药,轻者据风寒风热相应配伍;兼肺部感染者配以生石膏、鱼腥草、柴胡;鼻巧不通者配以辛荑、苍耳子之类;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马勃、银花、连翘等等,每日一剂,熬汁,少量多次服用。
1.3 疗效标准 目前尚未查及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笔者根据有关文献[3]及临床自拟咳嗽分度标准: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睡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咳嗽症状由(+++)或由(++)、(+)转为(—),疗程<30天;有效:咳嗽由(+++)转为(++)或由(++)转为(+),疗程>30天,<60天;无效:治疗时间>60天,病情反复,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与讨论 61例中显效54例,占88.52%;有效6例,占9.84%;无效1例,占1.64%;总有效率为98.36%。 CVA是早期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咳嗽迁延难愈,干咳少痰,呈阵发性痉咳,以夜间及(或)清晨明显,运动后或遇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后加重,属中医的咳嗽范畴。《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有反复外感的特点,外邪犯肺,肺失宣肃故咳嗽,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外邪由表入里,郁而化热,肺热内蕴,火邪烁金,故出现干咳少痰、夜间及(或)清晨咳嗽,运动后或受冷空气、刺激性气味诱发加重,正所谓“咳嗽因风寒者,鼻塞声重恶寒者是也;火者,有声痰少面赤者是也……”(《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赵养葵曰:咳谓无痰有声,肺受火烁也(同上)。故笔者认为CVA的病位在肺,病机为肺热内蕴,肺气上逆。由于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咽喉,CVA患儿常见有咽红、咽痒或咽喉肿痛。
欧氏麻杏汤乃吾师欧宗明副主任医师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方麻杏二陈汤化裁而来。方中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据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本经》云:“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现代药理研究其麻黄碱及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里用炙麻黄,取其“止咳逆上气”之用;地龙,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这里取其清肺热平喘咳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地龙具有显著的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效应。炙麻黄、杏仁、地龙、甘草四药合用清热宣肺,平喘止咳;再以泻白散、瓜壳清泻肺热宽胸利膈,黄芩加强清肺作用的同时,其剂量为麻黄的2~3倍,以增强麻黄药效降低其耐药性[4];方中僵蚕、白茅根、板蓝根既清肺热又利咽止咳,百部润肺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热宣肺利咽,降气平喘止咳之功,临床用之,效若桴鼓。
【参考文献】 [1] 王曾礼.临床常见诊治错误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8.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
[3] 范维维,姜雪冰,覃世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便异性哮喘4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7,23(2):25.
[4] 张代钊,郝迎旭.张代钊治癌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