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40例

发表时间:2009-06-08  浏览次数:703次

作者单位:110011 辽宁 沈阳,沈阳市沈河区人民医院针灸科

【关键词】  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发育和智力正常的3周岁以上小儿在夜间熟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又称为尿床。轻者数日遗尿1次或尿出后能醒,重者一夜遗尿数次,遗后仍熟睡不醒。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3岁,4~5岁6例、6~7岁9例、8~10岁12例、11~13岁1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遗尿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

  1.2  辩证分型  本病多因肾气不足、下元亏虚,或脾肺气虚、下焦湿热等导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40例中肾阳不足型29例,脾肺气虚型10例,下焦湿热型1例。

  1.3  治疗方法

  1.3.1  选穴  主穴:气海、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配穴:肾阳不足加太溪、命门;脾肺气虚加太渊、肺俞、脾俞、足三里;下焦湿热加曲骨、阴陵泉;尿频加次髎。主穴每次取3个,交替使用。

  1.3.2  针刺方法  选取0.35×40 mm针灸针,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0.5~1寸。关元、中极针刺方向向下,针感向阴部传递。次髎针刺方向向骶骨后孔方向直刺。针刺得气后各穴分别加灸,艾灸离皮肤高度适中,每穴灸约5 min,以皮肤微红为度,灸时应避免烫伤皮肤。留针30 min。头3 d 1次/d,连扎3 d后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 d,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下焦湿热型只针不灸,用泻法[1]。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疗效评定依据。痊愈:治疗后遗尿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经治疗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或治疗后遗尿消失,半年内复发。无效:治疗前后遗尿无改善[2]。

  2  结果      40例经2~4个疗程治疗,治愈32例(80 %)、显效6例(15 %)、无效2例(5 %),总有效率为95 %。

  3  典型病例      张某,男,7岁。于200510就诊。家长代诉:自幼患遗尿症至今,经常感冒。每晚尿床3~4次不等,疲劳后尿床加重。患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诊断为遗尿,属肺脾气虚型。治宜补益肺脾,固摄止遗。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2疗程后痊愈。为巩固疗效,又继续治疗3次。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小儿遗尿古称“遗溺”,首见于《内经》。常因秉赋不足,或病后体弱以致肾气不足,固摄无权,或脾肺气虚等导致膀胱失约而致,尤以肾虚膀胱不约为病之主因。《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遗尿候》说:“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腑,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故治疗重在固肾、温补下元[3]。肾俞、关元能助益肾气,固摄下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以补益三阴,调理肝、脾、肾而止遗尿;膀胱俞、中极分别为膀胱的俞穴和募穴,合而为用属俞募配穴,可调理膀胱,振奋膀胱气化功能,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命门、太溪可增强补益肾气之功效;肺俞、脾俞、足三里调补肺脾胃之气而使气血充盛,以增收涩固脱之力;气海可补益元气;次髎位于骶神经后支分布处,该神经是控制排尿的主要神经,通过针刺,可增强膀胱的约束功能。诸穴随症伍用,共奏补肾固气、约束膀胱之功。施以艾灸补法,双重刺激作用相互迭加,使肾阳振奋,膀胱约束有力而小便得以控制遗尿自止。 治疗期间应培养患儿按时排尿的习惯,夜间定时叫醒患儿起床排尿。同时嘱患儿家长,对遗尿患儿应关心、体贴,不宜嘲笑打骂,避免精神刺激。患儿白天不宜贪玩,防止过度疲劳。晚睡前不宜饮水过多,并鼓励患儿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灸治疗遗尿症疗效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卫国,杨冠军,郭玉凡. 温针灸治疗小儿遗尿50例[J]. 江苏中医杂志,2001,22(3):27.

  [2] 潘峰. 针刺加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症56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26.

  [3] 许云. 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1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