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09-05-23 浏览次数:1055次
作者:牛晓梅,邓亚利,邓春雷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在出生后出现一系列脑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该病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多发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制订了较为统一的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发展很快,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目前,在其病理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检测相关致病因子,探索HIE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量化指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近年来有关HIE的临床诊断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一般临床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现行通用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1996年10月全国第四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对HIE重新修订的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 [1] 。
1.1 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 HIE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依靠产科病史和新生儿期神经症状,只根据临床症状不能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医生必须详细询问产前孕母健康情况,有无妊娠合并症,宫缩开始后的分娩全过程,第一、第二产程时间,脐带胎盘有无异常,如有宫内窘迫需详细了解其时间和程度,胎心最慢达到多少次,持续多长时间;用 过何种助产方法,如产钳、胎头吸引和加腹压等均需详细记载。对窒息程度的判断应有Apgar评分作依据,并应了解是1min内评完还是生后1min开始评的。如无Apgar评分,则应详细询问生下时婴儿周身皮肤颜色,几分钟后会哭以及哭声大小,对窒息复苏的过程和方法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生后不久(12h内)出现以下神经症状:意识障碍,如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抖动,自发动作增多,睁眼时间长,凝视等),嗜睡(弹足底3次哭一声),迟钝(弹足底5次哭一声),甚至昏睡、昏迷;肢体肌张力改变,如张力增强、减弱,甚至松软;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病情较重时,因脑水肿出现囟门张力增高,可有惊厥或频繁发作惊厥。严重病例可出现脑干受损症状,表现呼吸节律不齐、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部分患儿出现眼球震颤。
1.2 临床分度 HIE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3度,见表1。生后神经症状可逐渐进展,部分患儿可由兴奋转为抑制甚至昏迷,病情于72h左右达最重程度,72h后逐渐好转。在恢复期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有助于早期预后。
表1 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略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血电解质、肾功、肝功等一般检查外,随着对HIE病机的深入研究,临床研究人员根据其致病因素进行相关的血清和脑脊液检查,如血清酶学、神经递质与相关激素、细胞因子、体液因子等的测定,试图寻找对该病诊断具有特异性的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研究较多的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血清磷酸肌酸酶脑型同工酶(CK-BB)、兴奋性氨基酸(Glu)、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现简介如下。
2.1 血清酶学检查 研究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 [2] 与血清磷酸肌酶脑型同工酶(CK-BB) [3] 与HIE关系密切,它们的测定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CSF中NSE水平可作为反映患儿远期预后的可靠生化指标。HIE患儿CSF中肌酸磷酸肌酶(LDH)、乳酸脱氢酶(CPK)、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中,患儿组除轻度组GOT外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重度组也高于轻度组;由于上述酶活性各个患儿之间差别较大,不能作为临床分度依据,但认为对预后有较重要的意义 [4] 。
2.2 相关神经递质及激素水平测定 患儿窒息后,会引起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改变,多数表现为上升,少数表现为下降。在HIE急性期,患儿CSF中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引起GLU/GABA比例失调,且脑损伤程度与GLU含量、GLU/GAˉBA比值呈正相关 [5] ;宫内窘迫使β-内啡肽(β-EP)水平升高,治疗后β-EP明显下降,死亡患儿更高,提示β-EP的测定对诊断早期脑损伤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6];精氨酸加压素(AVP)可通过兴奋V 1 受体收缩血管,对维持血压稳定和保证重要器官血液供应有一定生理作用,其水平与窒息缺氧程度成正相关 [7] ;因缺氧导致应激反应,引起下丘脑-肾上腺轴的兴奋,使皮质醇(Cor)分泌增加,其水平与严重程度一致,进行血清测定,有助于判断病情、评定疗效和预测预后 [8] ;内源性一氧化碳(CO) [9] 系一种新型神经递质,其血浆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它可能作为一种内源性介质参与HIE的发病过程,但可能产生一定的促恢复作用,对HIE远期影响有待于研究;HIE时,由于干扰因素较多,血浆肾素(PRA)指标意义不大,但检测血管紧张素Ⅱ(PAⅡ)与醛固酮(PALD)可以判断HIE的病情轻重, 作为病情恢复的指标之一[10] ;HIE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DLF)水平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且血浆中的变化比脑脊液更明显,提示EDLF的变化与HIE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1] 。在HIE时,一些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表现为下降:缺氧后,血浆生长激素(GH)水平明显降低,而恢复期GH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期,提示HIE血浆GH水平的变化与HIE严重程度相关 [12] ;HIE早期存在低T 3 综合征现象,T 3 和(或)T 4 含量降低,使新生儿的进一步发育将受到影响 [13] 。
2.3 细胞因子及体液因子 白细胞介素-6(IL-6) [14] 与肿瘤坏死因子(TNF) [15] 是HIE再灌注损伤中的前炎性细胞因子。TNF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急性期HIE患儿CSF的IL-6水平是早期诊断、判断病变程度、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 ) [16] 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生物因子,主要来源于周围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血清TGF-β 1 的变化可反映HIE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心钠素(ANP) [17]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缺氧时间越长,HIE越重,ANP越高,血钠越低,认为动态观察ANP及血钠变化,有助于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18] 为一个37个氨基酸多肽,有抗惊厥和保护脑的作用,其水平可能是反映窒息严重程度及恢复与否的一项较敏感指标;内皮素 [2] (ET-1)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血浆水平与HIE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生后24h浓度最高,生后第3天检测血浆ET-1可早期预测HIE脑损伤预后,动态检测则能更好地判断预后;HIE程度越严重,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19] 越高,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患儿预后及恢复期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神经肽Y(NPY) [20] 神经元是癫痫惊厥发作的易损神经元,HIE急性期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惊厥组显著高于非惊厥组,且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与血浆NPY水平呈正相关,认为监测血浆NPY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惊厥是否发作的一项实验指标;血清S-100B蛋白 [21] 属于钙结合蛋白,Kim等认为它是迄今最能反映脑损害程度的特异性蛋白,患儿窒息后,血脑屏障破坏,12h内血清S-100B蛋白即已升高,24~48h达高峰,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是HIE早期诊断指标;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FG)是一类具有胰岛素样调节代谢、又具有生长激素样促生长作用的一组蛋白,包括IFG-1和IFG-2,生长抑素(SS) [22] 是一种环状的14肽物质,与HIE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HIE临床表现越重,IFG-1、SS水平越低,说明HIE患儿血IGF-1、SS监测有助于临床病情轻重的分度。
2.4 尿液检测 围产期缺氧引起HIE,同时也导致代谢连锁反应,机体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多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损伤。HIE缺氧时的能量代谢障碍引起高乳酸血症;新生儿窒息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易发生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低氯血症,血清BUN增高、CO 2 CP降低,且窒息程度与血钠、血氯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尿素循环尚未健全,氨代谢受阻,引起高氨血症 [23,24] ;乳酸盐是糖无氧酵解的主要终产物,在窒息时尿乳酸盐排泄显著增多,对40例HIE患儿生后6h内尿乳酸盐与肌苷的比值(L:C)进行测定比值为16.75±27.38,为正常组(58例)的186倍(0.09±0.02,P<0.001),为单纯窒息组的88倍(0.19±0.12,P<0.001),发现测定生后6h内测定L:C值可预测窒息儿HIE的发生,生后48~72h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降低 [25] 。
2.5 其他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能激活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通过介导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血栓素、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发挥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体内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血浆血管性血友因子(VWF)是目前能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态的较理想的标志物;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内的金属酶,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