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深静脉血栓治疗(附1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10-20  浏览次数:364次

  作者:张萍,谢小娟,朱礼凤  作者单位:湖北当阳,当阳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对10例进行总结,均以抗凝、祛聚、溶栓治疗为主。结果 临床治愈10例,良好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绝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经溶栓和以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抗凝,祛聚;尿激酶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周围血管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导致肺栓塞,是血液在深静脉内的异常凝结,导致血管管腔阻塞,静脉血流障碍。我科自1998年1月-2010年9月诊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病例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近12年来我科共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均为女性,其中肺栓塞2例,年龄38~58岁,10例中左下肢肿胀6例,右下肢肿胀2例,其中2例肺栓塞无下肢肿胀,均有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心率>110次/min,10例中8例为子宫全切术,1例为剖宫产术,1例为长期口服避孕药。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方法 主要为卧位休息和抬高患肢,患肢位置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放于5°~10°微屈位,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开始下床时均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至少3个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2.2 抗凝疗法 应用国产低分子肝素0.4ml(5000u),肌注1次/d,7天为1个疗程。

  1.2.3 祛聚疗法 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d,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等药物辅助治疗,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

  1.2.4 溶栓疗法 主要应用尿激酶,用法:尿激酶150万单位+NS 500ml,微量泵滴注。

  2 结果

  本组10例,住院时间20~92天,其中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仅用抗凝、祛聚治疗,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及2例肺栓塞,行抗凝、祛聚、溶栓治疗。临床治愈10例,均为下肢肿胀消失,活动后无不适,同健侧相比,大腿肢围不大于2cm,小腿不大于1cm,7例仅有1例下肢水肿消退较慢,患侧下肢大腿肢围同健侧比大于3~5cm、小腿大于2cm。2例肺栓塞中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TE)。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此病,其中近10%发展为致命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在急性期者可行手术取栓治疗,但绝大多数可经溶栓及抗凝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溶栓及抗凝治疗仍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本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治疗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对于存在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高龄、肥胖、长期卧床、手术创伤、肿瘤、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高血压等人群,应积极进行下肢各关节的活动或小腿腓肠肌的舒缩锻炼,必要时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并预防性应用祛聚药物。一旦出现下肢肿胀,沿静脉走行部位的压痛,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查各项实验室检查、确诊、各项检查中,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为首选方法。具有无创、快速、价廉的优点,不仅可了解深静脉的通畅与否,还可了解血流速度、血栓位置的大小及栓塞程度,评定治疗效果。对于有以上高危因素的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呼吸困难、心慌、咳嗽等一项或几项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肺栓塞。本组2例肺栓塞均有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期望恢复下肢静脉机能,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应用有效的溶栓药物,越早效果越好,有利于恢复血流通畅和保持正常的瓣膜功能,3天以内的新鲜血栓和非闭塞性血栓是溶栓的最好适应证。本组患者中9例均在症状出现12h内发现,立即给予溶栓治疗,用药后2~4h肿胀明显减轻,1例子宫全切病人术后出院2周后发现仍予溶栓治疗,也取得满意效果。

  尿激酶是内皮细胞产生的蛋白酶,主要在肝脏代谢,可激活“凝胶状态”的血浆元素,使血栓从内部溶解,同时还可激活血液循环中“凝胶状态”的血浆元素,使血栓从表面溶解,对静脉血栓尤佳。

  目前尿激酶的治疗量无统一规定,传统用量不定,有增加剂量趋势,增大溶栓药物用量可提高溶栓效果,但出现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常用剂量5000~10000u,总量50万单位以内,笔者对于2例肺栓塞患者,用尿激酶进行了溶栓治疗,用药后肺部呼吸困难、胸闷等明显好转,但1例子宫切除患者用药10天后,腹腔内出现血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用药剂量和方法选择上应个体化,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等检查进行调整。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