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科护理学》教材编写思路的探微
发表时间:2009-05-23 浏览次数:893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辽宁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草案)中也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现代化为牵引”发展高职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先提条件。
统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在“十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出版社出版的此类书籍力求适应医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汲取了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先进性,并立足我国国情,顺应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符合护理专业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可以说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日臻完善。
我院从2006年9月开始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第2版,现已进行了一轮教学。经过使用《儿科护理学》教材,并与学生进行教学探讨,有75%以上的学生反映在某些部分的学习中理解、记忆、思维过程非常困难。探其原因,发现《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书写排列顺序是随机的。这种疾病现象的随机排列形式属于习惯性方式,这对高年资的护士来说具有快速、果断、省时、省力的特点。但对于刚刚涉足临床护理知识的高职护生来说,就显得头绪杂乱。感到记忆时缺乏思维线索,这样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兴趣,削减了她们的学习顺应性。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青岛大学医学院董果雄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的教学研究成果《疾病现象比邻排列教学法研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思维线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课程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为此我们认为研究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在思维线索导引下异化学习、理解、记忆和思维过程的教材编写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科学。思维的分类十分复杂,有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等等,还可以根据其用途分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记忆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教学与学习过程多用记忆思维,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和思维有 关,主要是在记忆的初期起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前人创立的知识技能,以系统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而学习过程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是一致的,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以线性思维最为明了。
所谓线性思维是指思维沿着一定的线性或类线性(无论线性还是类线性的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的轨迹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按一定顺序将相邻的概念、现象、事件排列起来,其排列结果就像是线型,这种线型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相对光滑的曲线。那么在这样的思维线索上排列的概念、现象、事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比邻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叫做比邻排列或邻位排列。我们在教学中,就是将教材中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排列顺序,按照比邻排列的方式重新进行排列,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把患病的机体看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要以较少的文字清晰描述这种复杂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秩序,符合这种要求的秩序以比邻排列最为合适。在《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对排列秩序,尤其是位置比邻较为重视,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仅举两例提出建议,和专家共同探讨。如:《儿科护理学》第117页“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书写上就存在着随机排列。原文如下:
①年长儿心衰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劳累后气促、食欲减低、腹痛和尿少、浮肿。气促为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重症者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肝大及浮肿、肝颈返流试验阳性为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体检时发现患儿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音减低、有奔马律,端坐呼吸,肺底部听到湿口罗音。
②婴幼儿心衰不同于成人,临床上常表现呼吸快浅,频率达到50~100次/min,面色苍白、鼻翼三角区发绀,可见吸气三凹症;喂养困难、哺乳停顿、烦躁多汗、哭声低弱等;心率增快达150~200次/min,多能听到奔马律,心脏增大,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
分析第一段原文,我们认为应该按着位置比邻、概念比邻、逻辑比邻方式进行编写。像“年长儿心衰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劳累后气促、食欲减低、腹痛和尿少、浮肿。”这里作者意向是描述年长儿心衰的全部症状,因此我们认为从逻辑比邻的方式思考应该包括左、右心功能不全的所有表现。应提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肝大、肝颈返流试验为阳性这些表现。这样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种思维和记忆的线索。另外“气促为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重症者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这句描述应使用概念比邻的方式,从描述轻者的表现,再到描述重症者的表现。即轻者仅表现为气促,重症者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这样可以避免思维停顿。再者,“体检时发现患儿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音减低、有奔马律,端坐呼吸,肺底部听到湿口罗音。”中“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端坐呼吸”属症状,其他属于体征。建议用逻辑比邻方式加以区分,以利思维和记忆。
分析第二段原文,在疾病现象的排列上,存在着从呼吸系统的“呼吸快浅,频率达到50~100次/min”,到微循环障碍的“面色苍白、鼻翼三角区发绀”,然后又返回到呼吸系统的“可见吸气三凹症”,再到消化系统的“喂养困难、哺乳停顿”到神经系统的“烦躁多汗”到循环系统的“心率增快达150~200次/min,多能听到奔马律,心脏增大”最后又返回消化系统的“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这种思维的不断折返不利于初学者思维和记忆,因为思维返折只要出现1次,就可能造成人的思维停顿。因此建议改为
邻位排列,这样达到顺理成章,并且起到强调的作用。 再比如:《儿科护理学》第161页“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特点”排列顺序是“1、脑,2、脊髓,3、脑脊液,4、神经反射”。建议按着方位比邻的方式排列,即“1、脑,2、脑脊液,3、脊髓、4、神经反射”。这样利于记忆。
通过教学我们感到:在一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首先要仔细分析过程中每一个概念、现象、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它们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尽可能找出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在描述中统领这些概念、现象和事件。使用位置比邻、方位比邻、概念比邻、逻辑比邻、过程环节比邻、形态结构比邻和功能性质比邻等几种形式进行编排。这样的教材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记忆和临床思维能力,缩短临床实习中的培养周期,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
【参考文献】 [1] 董果雄,徐向岚,闫胜利,等.疾病症状体征邻位排列对四年级见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5):25.
[2] 董果雄,张社华,廉哲勋,等.疾病现象邻位排列教学法对临床见习生语流质量影响的研[J].医学教育,2004,(4):33-35.
[3] 于志衡.课堂教学与思维训练[J].医学教育,1994,(12):19.
[4] 刘洪玲,等.从临床“思维惯性”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1994,(12):22.
[5]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