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10-22  浏览次数:1001次

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应用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中分别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和柳氮磺胺吡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短期治疗方面疗效差异不大,而且小剂量应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更好。本次研究在进行了前期短期研究后,将观察期适当延长,以观察小剂量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长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病例均需要符合由美国风湿病学院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标准[2];②年龄超过18岁,病程超过4个,自愿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疼痛关节≥6个,肿胀关节≥3个;④C反应蛋白水平(CRP水平)>2.0mg/dl,或血细胞沉降量>28mm/h;⑤所有病例在入选前需要停止使用其他慢作用药物(DMARDs)[3];⑥肾病、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心脏病患者均禁止参与本次研究[4];⑦若女性患者处于育龄期,则均需采用适当措施进行避孕[5]。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均为经过6个月观察后同意维持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病例。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5559岁,既往应用DMARDs药物病史患者31例,约占46.27%,激素联合应用9例,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应用23例,治疗后继续跟踪随访持续12个月,共计18个月。

1.3 方法:将入选本次研究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进行治疗,略去负荷剂量,10mg/d进行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1.5~2.0g/d。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1.5~2.0g/d,将药物分成2次服下。

1.4 观察指标:前6个月同前,第7个月开始每隔8~10周进行随访1次,至第18个月。随访期间需要记录以下观察指标:①压痛及肿胀的关节数量,晨僵时间;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③医患对疾病整体情况的综合性评价;④应用健康评价问卷(HAQ)对患者健康功能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⑤ 定期对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CRP水平进行测量;⑥对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1.5 疗效评价:根据以下几个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①)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医患对疾病的总体评价;③ 非重点观察目标包括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水平(CRP水平)、健康评价问卷(HAQ),同时需记录由美国风湿病学会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  ACR20是指至少20%的肿胀及压痛关节数得到改善或缓解[6],或以下3项指标中获得改善20%:①医师对疾病总体评价情况;②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情况;③HAQ评分;④VAS评分;⑤CRP水平。ACR50是指上述标准改善50%。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tatistica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方差进行分析,组间计数量资料比较应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治疗组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高血压升高5例,肝酶升高6例,因不良反应退出5例;对照组因不良反应退出3例,共60例完成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用药史等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 重点观察疗效指标:第1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肿胀及压痛关节数、医师对疾病总体评价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8个月,治疗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医患对疾病总体评价方面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非重点疗效指标:第12个月,治疗组晨僵时间、CRP水平及HAQ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8个月,治疗组VAS、HAQ评分及晨僵时间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ACR标准评价:本次研究结束时(第18个月),应用ACR20标准和ACR50标准对两组进行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77.5%和73.8%的患者达到ACR20标准,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前6个月疗效相比较,两组ACR20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60.9%和40.8%的患者达到ACR50标准,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期治疗方面疗效好于柳氮磺胺吡啶。

2.5 安全性: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高血压升高5例,肝酶升高6例,经对症处理后继续治疗,因皮疹导致退出5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5例,对药物进行减量处理,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肝酶升高5例,肝酶水平恢复正常,因上述不良反应导致无法继续治疗3例。3 讨论  DMARDs能够在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改善预防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7],但不良反应及较差的临床疗效仍然是患者不愿继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来氟米特的半衰期可达15~18d,不良反应较少[8],适合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短期治疗可见确切疗效。本次研究对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长期治疗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按照医患疾病总评价、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HAQ评分等指标相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长期疗效更为确切。  总之,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长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经济效益较好等优点,临床上一般建议耐受性差的轻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此法进行治疗。由于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成本量较小,故仍需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J].2008,49(3):228.

[2] 磨 红.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2011,33(5):644.

[3] 陈国威,胡志国,陈 艳.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队列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26):7.

[4] 谢志安.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41.

[5] 王宪英,杨 稢,李雪静.两种不同厂家的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5):617.[6]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84.

[7] 韦 隽.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2013,34(9):1670.

[8] 王志宏,付德兴,封宇飞.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2008,11(6):496.

[收稿日期:2014-01-10 编校:王丽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