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脾胃病验案5则
发表时间:2014-09-17 浏览次数:748次
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曰:“元气虚,经络自然空虚”,“血无气载则必疲”,强调元气与疲血的密切关系。治疗如徒化疲则愈伤元气,徒补气则癖难速解,故唯益气与化疲两法兼顾,创方剂补阳还五汤,临床验久,每获良效。近年来笔者研习王氏理论,师其法,不泥其方,引申运用于脾胃病一些疑难杂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择验案5则示下,以求教正。
1合清热利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刘某,男,65岁。2006年3月6日就诊。诉2年前出现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肛门时有灼热,腹痛隐隐,伴肠鸣、纳差,在多家医院就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毗陡、强的松等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就诊时面色萎黄,乏力,纳谷不香,舌质紫有疲点,脉象细弱。诊为久痢。辨证为气虚血疲,夹有湿热。治疗宜益气活血,清热化湿。处方:黄芭3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川芍6g,赤白芍(各)15g,没药6g,三七6g(分冲),黄芬12g,黄连6g,败酱草15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分早晚服。二诊:服药3剂后患者腹痛缓解,脓血便减少;5剂后脓血便明显减少,但仍感纳差、乏力,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细。辨证仍为气虚血疲,而湿热渐去,故上方黄蔑增至60g,去黄连,续进20余剂。三诊:服药后患者腹痛缓解明显,无脓血便,舌质仍暗红,但癖点渐去,舌苔薄白,脉象细,此为脾胃虚弱之象,故上方去没药、三七,加鸡内金1飞,获菩15g,再进20余剂,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按: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痢”范畴,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茹冻为主症,病因多为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机奎滞,治疗当清热化湿。但患者年老体弱.久病气血亏虚.故在治疗中不能仅以此法贯穿始终,当扶正祛邪。笔者以益气活血合清热化湿之法,攻补兼施,通塞合用,血畅疲除,湿化热清,其效当验。
2配疏肝理气法治疗脂肪肝
李某,男,51岁。2008年6月30日就诊。患者长期情志不畅,经常大量饮酒消愁,近1年来时感右胁下刺痛,痛处固定,胀满,乏力,食欲不振。就诊时患者时欲太息,伴烦躁易怒,查体见患者体型肥胖,面色萎黄,舌质淡紫,脉象细涩。肝脏查体可触及肝脏肿大,质韧而边缘钝厚,B超提示脂肪肝图像。诊为积聚。证属气虚疲结,肝郁气滞。治宜益气活血,疏肝理气。处方:黄蔑15g,党参巧g,白术15g,积实1飞,三棱10g,获术10g,柴胡12g,香附1摊,赤白芍(各)12g,郁金lOg,山碴15g,泽泻12g}5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分早晚服。同时嘱患者戒酒,结合体育锻炼。
二诊:服上方5剂,胁下刺痛消失,腹胀及乏力好转,食欲增加,舌质仍淡紫,脉象细涩。故上方去白术、香附,加川谏子I摊、桃仁lOg加强疏肝理气、活血祛癖之效服巧剂后诸症消失。半年后复查B超示脂肪肝消失。
按:脂肪肝属中医积聚范围,症见右胁下刺痛、胀满、纳差、乏力等。本案患者长期情志不畅,加以酒食不节,酿生湿热,脾胃受损,中气更伤,气虚运血无力,停而为疲。结合湿困气机,疲血更趋加重,恶性循环,日积月累,形成积聚。治疗当益气活血、疏肝利胆、化浊散结,使正气充,疲血化,积聚消,湿浊除,新血生,同时注意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结合情绪调理,心理辅导,注重体育锻炼,疾病可渐愈。
3伍理气化痰法治疗胃石症
蔡某,女,56岁。2009年7月25日就诊。1个月前食柿子3枚后出现胃院不适,有时沉坠感,恶心欲吐,纳差,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甚则呕吐。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仍感腹胀,时欲呕吐,为清涎或咖啡色液体,不思饮食,伴有咳嗽、咯痰,舌质暗红、苔白,脉象沉涩。胃镜检查示胃石症、胃角溃疡。诊为痞满。辨证为气虚血滞,痰癖互结。
治疗当益气健脾,祛痰逐疲。处方:黄蔑3摊,党参15g,陈皮1摊,半夏12g,获菩15g,赤芍12g,桃仁lOg,红花1摊,三棱10g,羲术10g,积实1飞,锻瓦楞30g0 5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分早晚服。
二诊:服药5剂后,患者胃院不适、恶心、呕吐消失,咳嗽好转,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沉。考虑患者痰癖渐去,故原方去半夏、红花,加乌梅10g,砂仁6g,续进7剂。再次就诊时患者胃脱诸症消失,饮食及二便均正常,复查胃镜示胃石消失。按:胃石的形成系因空腹进食柿子、山碴等富含果胶、红蹂质、矢布醇等的食物,在胃酸的作用下产生凝块,形成团状滞留胃内所致。中医以胃肮痛、肮痞堵闷等为主要表现,类似积聚。该患者疾病迁延日久,同时伴有头晕、乏力、腹胀、纳差、呕吐、舌质暗红、脉象沉涩为气虚血疲之象,兼有咳嗽、咯痰、泛吐清水,为痰饮内停所致。治疗当注重补益气血,顾护其体,同时活血化疲,散石碎结,理气化痰,兼顾其标,配伍合理,其效当验。
4佐温中和胃法治疗吻合口溃疡
吴某,男,64岁。2010年10月18日就诊。
患者1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手术切除术,但1月前又出现中上腹疼痛,较术前为剧,夜间及空腹明显,按之则舒,进食稍缓。食欲不振,常伴恶心欲吐,偶呕吐大量食物后胀痛缓解,偶见黑粪。就诊时患者气短乏力,语音低微,面色苍白少华,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数。胃镜检查示吻合口溃疡。诊为胃痛辨证为气虚血疲。治疗当益气活血,温中和胃。处方:生黄蔑3摊,生芭仁3摊,三七粉3g,生蒲黄6g,获菩15g,姜半夏15g,陈皮6g,积壳lOg,甘松10g,高良姜6g,锻瓦楞3摊,甘草Ego 14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分早晚服。
二诊:服7剂,症状好转,再服7剂,疼痛大减,精神转佳。续予上方适当加减,调理1个月后痊愈。按:吻合口溃疡属中医胃痛范畴,患者年老体弱,又受刀创之苦,脾胃明显受损,中阳不足,症见气短、乏力、语音低微、面色眺白,为脾胃气血亏虚之症。气虚无以运血,结合手术损伤,癖血内停不去,相互累及,至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本方以黄蔑为君,补气活血,三七等去腐生肌,综合全方补气血、温中阳、活血化疲,标本兼治,以求全功。
5并软坚行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许某,女,70岁。2011年2月20日就诊。既往有不明原因肝硬化病史5年余,未系统诊治。就诊时患者面色苍黄,神疲乏力,腹胀如鼓,青筋显露,动摇有声,便塘尿少,舌质淡紫、灰暗、苔白腻,脉象细弱。B超示肝硬化,大量腹水。诊为鼓胀。辨证为气虚血疲,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治疗当益气活血,温补脾肾,软坚行水。处方:黄蔑3摊,党参15g,白术12g,丹参12g,鳖甲15g,地鳖虫1摊,猪菩2鲍,泽泻15g,桃仁1摊,车前子15g,马鞭草2摊,炙甘草6ga 10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分早晚服。并嘱患者体息,低盐软食,限制饮水。二诊:服药10剂后.患者精神好转.纳食增加尿量增加,腹胀减轻。继予上方去党参、丹参,加泽兰lOg、益母草3摊,续进10剂。三诊:继进10剂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饮食增加,神疲乏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考虑患者仍属脾肾阳虚,但血疲渐去,水湿渐退,予以辨证加减后调整2月有余。后复查B超示腹水消失,随诊半年,未见复发。按: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庙积日久,脾肾受损,水湿内停,肝脾肾三脏俱虚,运行蒸化水湿的功能愈差,腹胀如鼓,青筋显露,气虚、血疲、水停互为错杂,病势日益深重。本虚标实之证,临证当仔细分析,合理采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亦或攻补兼施等方法。该患者为气虚血疲、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证,治疗当攻补兼施,既要益气活血,又要行气利水,综合治疗,方能气复、疲化、水去,延长生存期
第一作者:陈允旺(7968-),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肝胆常见及疑难疾病,胃肠镜检查及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