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配合亚甲蓝封闭治疗慢性肛周湿疹5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1 浏览次数:656次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1]。由于其病程长,分泌物反复刺激,故肛门及肛周皮肤常常变厚,苔藓样变或皲裂,形成慢性肛周湿疹[2]。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手术治疗原发病,亚甲蓝封闭,黑豆馏油膏外用治疗慢性肛周湿疹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1~72 岁,平均41岁;病程8个月~20年。其中伴混合痔36例,肛裂8 例,外痔6例,内痔3例,肛乳头瘤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本组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何永恒、凌光烈主编的中医肛肠科学第一版关于慢性湿疹的标准: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成,少数一开始即呈慢性炎性反应。特点是局部皮肤增厚,色棕红或灰色,表面粗糙,肛缘及肛管可有皲裂,糠秕样鳞屑及抓破后形成的结痂,外围可散在丘疹,丘疱疹[3]。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手术配合亚甲蓝封闭治疗。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成功后,碘伏棉球反复消毒肛管直肠,扩肛至可容纳4指。根据病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裂扩创术,外痔切除术,内痔注射术等以治疗原发病。手术完毕后,用1%亚甲蓝1~2 ml,0.75%布比卡因4~8 ml,2%利多卡因2~4 ml混合液,对肛周皮肤严格消毒后,以5号针头于湿疹皮损区行扇形皮下注射,注射时尽量表浅,药量视皮损面积而定,充分按揉使药液吸收均匀。肛内置入痔疮栓1枚,无菌敷料包扎,丁字带固定。术毕。术后控制排便1 d,第2天正常排便。每天便后清肛消痔洗剂(本院制剂)熏洗,肛门局部龙珠软膏换药,微波治疗。术后1周改用黑豆馏油膏外用,持续20 d。对照组采用单纯肛周亚甲蓝注射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4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消退。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皮损部分消退。无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皮损消退不明显[4]。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7 ~ 1 0 d , 平均(8.2±2.1)d。对照组住院时间10~14 d,平均(12.1±2.2) d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术后随访1~12个月,治愈 26例,显效3例。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性反应,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病可能与遗传及体质,疾病因素,局部刺激或神经功能障碍(如病灶感染,内分泌失调,致敏的食物,药物,营养不良,肛周局部疾病如痔疮,脱肛等)有关,因分泌物溢于肛周,肛周潮湿所致[5]。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渗出较多,慢性期由于浸润肥厚,以苔藓样变为主。病程多不规律,反复发作,瘙痒剧烈。由于病因不清,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虽见效快,但停药后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信心。长期缺乏系统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加之瘙痒剧烈,患者长期搔抓,局部热水烫洗,致皮损苔藓样变严重,又进一步影响药物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故笔者认为,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单一方法很难奏效,只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笔者采用手术,首先治疗混合痔,肛裂等原发病,减少肠道分泌物对肛周皮肤的刺激,手术、离断肛周皮下末梢神经,中断瘙痒感传入。亚甲蓝局封,利用亚甲蓝脱髓鞘作用,破坏了瘙痒感受器,进一步抑制瘙痒感传入,中断由瘙痒导致的恶性循环。术后配合黑豆馏油膏,保护皮肤,促进其修复。多法联合,共同奏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本法治疗慢性肛周湿疹,具有近远期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
[2] 闻茂康.实用中医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
[3] 马东旺.常见肛肠疾病的治疗与预防[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44.
[4] 许群涛,惠宏权.亚甲蓝局部注射配合炉甘石外用治疗肛周湿疹 102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5):460.
[5] 宋锡均,章卓华,冯匀静.亚甲蓝封闭加微博治疗肛周湿疹112例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5):314.
[收稿日期:2014-05-2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