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比较
发表时间:2014-07-24 浏览次数:721次
神经阻滞技术广泛用于骨科手术的麻醉,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和术后镇痛。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近年发展起来用于外周神经阻滞的新技术,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向神经束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达到对周围神经有效阻滞的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患者踝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以评判其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择期行踝部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Ⅱ~Ⅲ级,年龄26~85岁,手术包括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拆除内固定术、踝部清创缝合术。所有患者均无外周神经系统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肺系统疾病,无内分泌系统疾病,无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乃例,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构成、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全部患者人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上肢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mV(kg·h)。A组采用mmup1exD1G型外周神经刺激器(BBraun公司,德国)引导下,用stimup1ex D型神经阻滞针(0.7mm×g0.00mm,B.Braun公司,德国)行患侧殷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该线中点下方为股动脉,外侧37.5px处为股神经穿刺点;坐骨神经阻滞在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连线,另一条线从大转子中点向内向下与前一条线平行,将第一条线三等分,与中内三分之一交界处向尾线画垂线,垂线与下面线的交点为穿刺点ll9l。将神经刺激仪正确连接后,把起始电流强度调为1.0 mA,调整针的位置至上肢相应神经区域出现明显的肌颤动,逐渐降低电流强度,若≤0.5mA肌颤动仍存在,回吸确认无血后两处分别推注0.395%罗哌卡因(商品名:耐乐品,阿斯利康公司生产)。各10d。B组行传统蛛网膜下隙阻滞:患者取侧卧位,选择△~%或厶~△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穿刺成功后见脑脊液通畅流出后给予o.5%布比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mg(含糖7.5%的童密度液),麻醉完成后改为仰卧位,调节患侧阻滞平面于T:以下。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完成,且均在阻滞5min后测定麻醉平面,上止血带并开始手术。
3.观察指标:麻醉完成前后,由另一位麻醉医师分别观察记录:(1)麻醉效果:按照神经阻滞标准进行评定,I级: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无痛、安静;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患者有疼痛表情;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患者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周。(2)麻醉前及麻醉后5、10、20、30min时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如术中出现疼痛则静脉注射芬太尼0.Os mg辅助镇痛。(3)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及有无头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J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麻醉后5min,A组感觉阻滞范围为患肢Ll~L3,B组感觉阻滞范围为T10以下。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均为I级,麻醉成功率均为1ClO。0%,术后胡h随访无神经损伤并发症。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30mh内sBP、DB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10、20、30min时的sBP、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见表1。
讨论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镇痛等条件的同时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最小是选择麻醉方式的重要原则。神经阻滞是骨科手术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具有局部镇痛完全、术中患者意识清醒,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属区域阻滞,对全身各系统影响小,常用于患者下肢手术,对于膝关节以下(包括胴窝)的下肢手术完全能达到手术麻醉要求且操作简便,尤其适用于脊柱先天性畸形及腰椎退行性变而致腰椎穿刺困难的患者囵。但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的关键依赖于准确的神经定位。神经剌激器通过观察电流刺激后相应的肌群收缩来准确地进行神经定位,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已成为神经定位的金标准。如今蛛网膜下隙阻滞广泛用于患者的下肢手术,但是该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干扰,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及全身状况差的患者网。本研究发现,与麻醉前相比,B组患者麻醉后10minBP、DBP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当局部麻醉药在蛛网膜下隙阻滞胸腰段交感神经血管收缩纤维后,产生血管扩张,继而发生循环动力改变,其程度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的平面高低相一致。而且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退变或心肺疾病的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代偿调节能力下降,通过交感反射增快心率的代偿能力降低,一旦阻滞平面高于飞,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严重的呼吸循环抑制。而A组行单侧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的患者,由于仅阻滞一侧肢体的外周神经,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对循环血容量和回心血量的影响大大减少,因而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稳定,这与M盯hofer等囵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相比,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患者特另刂是高龄老年、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脊柱先天性畸形及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具有循环系统稳定,对患者生理干扰小、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优点,是可供踝部手术选择的一种理想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0-615.
[2]范志毅.局部麻醉图谱.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2-74.
[3]张蔚青,万政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股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422-424.
[4]余琼,张军,粱伟民.患者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07):422-424.
[5]张洁,王勇,李莉.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24):6-8.
[6]任志伟,沈文生.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浙江医学,2007,(04):375-376.
[7]Martyr JW,Clark MX.Hypoten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spinal anaesthesia for repair of fractured neck of femur.A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spinal solutions[J].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2001,(05):501-505.
[8]Marhofer P,Oismüller C,Faryniak B.Three-in-one blocks with ropivacaine:evaluation of sensory onset time and quality of sensory block[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0,(0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