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各期梅毒的表达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30  浏览次数:651次

临床上梅毒为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梅毒的发病率有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梅毒的临床表现相对复杂,其对机体的影响会受到宿主对TP的相互性免疫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活动期与潜伏期的临床表现[1]。近几年有学者发现,Th1, Th2类细胞因子在各期梅毒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各期梅毒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Th1,Th2类细胞因子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梅毒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1例和潜伏期组21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活动期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9~55岁,平均(34.5±12.3)岁。潜伏期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8~56 岁,平均(35.2±13.4)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 18~57岁,平均(36.1±13.2)岁。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三组研究对象展开Th1,Th2类细胞因子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 Th1、Th2水平和Th1/Th2值。 1.2.2 检测方法: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5 ml,抗凝后分离血清分别展开分别用于RPR、TPPA和TP-IgM试验, HIV抗体初筛试验,Th1/Th2细胞因子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梅毒组患者血清Th1以及Th1/Th2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且活动期梅毒患者的Th1水平较潜伏期低(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梅毒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尽管梅毒损害内浸润细胞主要表达Th1细胞因子,证实了宿主对Tp的免疫应答主要为Th1免疫应答,然而Tp并没有完全被清除[3-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梅毒患者的Th1、Th1/Th2 水平较健康人群发生显著降低,且活动期患者的检测结果低于潜伏期患者,这一结果表明,梅毒患者血清中的Th1、Th1/Th2水平降低导致Tp的增殖,并且与活动期和潜伏期梅毒交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于临床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对其给予关注。

4 参考文献

[1] 王玉丽,王 丽,刘 玉,等.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3(6):345.

[2] 马元龙,萨仁高娃,田 华,等.早期梅毒6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1(13):1021.

[3] 刘延菊,郝玉栓,曹明耀,等.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2、IL-10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22(4):445.

[4] 柴永丽,刘爱英.RPR滴度判断梅毒患者传染性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15):298.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