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淀细胞中TMPRSS2-ETS融合基因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4-05-09 浏览次数:643次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达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也使关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升高,一种无创的、又具有较高检验效能的诊断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肿瘤生物标记物则是这一诊断方法较为理想的研究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0~201l年在我院就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经前列腺穿刺或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者归为前列腺癌组,经前列腺穿刺或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BPH者归为BPH组。两组患者检查前嘱其饮水憋尿,收集其前列腺按摩后首次排尿尿液。
1.2研究方法
尿液样本的洗涤与固定:将尿液标本离心后用PBS洗涤1次,加人0.075mol/L氯化钾5ml,用37C水浴30min,加人固定液(甲醇:冰乙酸为3:1)固定2次,置人4C冰箱中保存。FISH步骤:将处理后标本滴片后在56C中烘烤30min,依次用SSC和0.1mol/L盐酸洗涤,在胃蛋白酶工作液中消化10min,用甲醛溶液固定,依次在70%、85%、100%乙醇溶液中梯度脱水。晾干后在避光条件下分别滴加ETV1、ERG、ETV4探针工作液5ul(1ul GLP TMPRSS2/GLP ETV1DNA探针或GLP ERG DNA探针或GLP TMPRSS2/GI'P ETV4DNA探针+4ul杂交缓冲液,探针及缓冲液均购自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放人原位杂交仪,在78C中变性10min,在38C中杂交过夜。洗片:避光下将杂交后标本依次用46C的SSC和0.1%NP40/SSC溶液洗涤。晾干后在玻片上滴加DAPI染色剂染细胞核,在避光条件下置于荧光显微镜(OLYMPUS,BX61)红绿双通滤光模块下观察。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8.0软件用比较两组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rdon指数。2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前列腺癌组患者共51例,前列腺癌组中尿TMPRSS2乇RG(图1b、c所示)的病例共有26例(50.98%),TMPRSS2ERG(图1a所示)的病例共有25例(49.02%),TMPRSS2ETV1或TMPRSS2ETV4均阴性(图2a、b所示);BPH组患者共20例,其中BPH组中尿TMPRSS2ERG(+)的患者共有4例(20%),TMPRSS2ERG(—)的患者共16例(80%),TM—PRSS2ETV1或TMPRSS2ETV4也均阴性。尿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率在Pca与BPH中的比较见表1。
如表1所示,用Rsh6s确切概论法对两组的TMPRSS2£RG(+)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P=0.0311(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该方法的敏感度为50.98%,特异度为80%;假阳性率为⒛%;假阴性率为49.02%;阳性似然比为2.549;阴性似然比为0.613;Yourdon指数为0.3098。
3讨论
鉴于2005年Tomlins研究小组的发现刀,提示受雄激素调节的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基因TMPRSS2与ETS转录囚子家族成员之间发生融合的现象在局限性前列腺癌及激素不敏感的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特异性发生。由于恶性肿瘤具有破坏性、侵袭性和转移性,细胞间彼此的粘附力下降,故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更易脱落。脱落的前列腺癌细胞可经前列腺导管,通过前列腺窦底黏膜上的前列腺排泄管开口排放到尿道前列腺部,通过尿液冲刷而脱落至尿液中。如果前列腺癌侵犯尿道,那么前列腺癌细胞脱落至尿中的机会更大。因此,理论上在尿沉淀中可以有微量的前列腺癌脱落细胞。所以,尿中检测TMPRSS2E'ΓS融合基囚是一种可行的检测手段并且被国外的研究小组实验证实。虽然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TMRPSS2—ETS(+)率较未经前列腺按摩尿液中更高,但其敏感性仍然较低。因此,我们希望用FISH方法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由于TMPRSS2和ERG基因距离较近,均在21q22上,因此用双色分离探针来标记ERG的两端,当ERG中靠近TMPRSS2基因的一端缺失(如图1b)或发生移位(如图1c)时,TMPRSS2可与ERG靠近产生融合基因。试验中,我们也确实发现了这两种现象,可以单独或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的标本中。TMPRSS2与ETV1和ETV1均在不同的染色体中,故用双色双融合探针分别标记TMPRSS2禾口EVT1、ETV4,当TMPRSS2和ETV1/4融合时,两种颜色(红和绿)会发生重叠变成黄色,但本研究中均未观察到。我们研究发现TMPRSs2ERG融合基因更多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沉淀细胞中,而在BPH患者的尿沉淀细胞中存在较少,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其特异性高达80%,这对鉴别前列腺癌与BPH有重要的帮助。但其敏感性只有50.98%,其原因可能是尿中前列腺癌脱落细胞较少,在标本处理过程中对细胞的破坏也使本来就较少的细胞更加稀少。另外,也有部分前列腺癌细胞并不表达TMPRSS2ERG(+)。在Tomlins等:2)的实验中发现TMPRsS2—ERG融合基因不存在于BPH的标本中,但本研究中发现有4例BPH患者尿沉淀细胞中含有TM—PRSS2ERG融合基因,说明TMPRSS2ERG融合基因并不只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中,在BPH组织中也可以出现,这与dark等Ⅱ的研究报道一致。
另外也有研究发现TMPRSs2ERG融合基因存在于GHPIN和前列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但其在BPH细胞中出现的概率远较恶性细胞低,这种情况提示TMPRSS2ERG融合基因是否与前列腺细胞到前列腺癌细胞的演变过程相关,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两组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TMPRsS2ETV1和TMPRsS2ETVt融合基因。其原因可能是TMPRSS2ETV1融合基因和TMPRSS2 Eq′V4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中出现的概率本来就较低。Tomlins等以的实验发现前列腺癌组织中TMPRSS2它RG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55%(16/29),TMPRSS2ETV1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27%(7/29),而TMPRSS2ETV4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只有102%(1/98);soller等ⅡⅡ和Yoshimoto等t1妇的研究中也均未发现TMPRSs2ETV1和TM—PRsS2ETV4融合基因。所以,在ETs家族成员中,ERG与TMPRSS2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发生率最高。由于ETV1和ETV1与TMPRsS2在前列腺癌中较低的融合率,所以,TMPRSS2 ERG融合基因较之TMPRSS2ETV1和TM-PRSS2ETV4融合基因更适合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