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翼状胬肉转移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722次

翼状胬肉是种慢性的眼科常见多发病,他的病变是由患者本身因素与外部环境刺激共同作用引起的[1-2]。由于病变部位的形状与昆虫的翅膀比较像,故因此得名。该病在户外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和农民中的发病概率比较高,这可能与紫外线、干燥和风尘等环境条件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会损伤鼻颞侧角膜边缘的干细胞,从而破坏干细胞的屏障功能。也有人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是由弹性纤维发生异常变性或结膜组织出现增值变性引起的。今年来,通过使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进一步发现翼状胬肉内存在IGE的原因可能是Ⅰ型过敏,但具体的发病原因到现在还没确切的答案。翼状胬肉发病时多为两眼同时出现,在鼻侧的情况比较多,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因为牵扯而造成逆规散光,或者是瞳孔被直接覆盖,进而会妨碍眼球的运动,造成视力下降[3]。现在,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的方法,目前,这类的手术有很多种,但是手术后的疗效及复发率情况说法不一。本研究对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与翼状胬肉转移术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31例(3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0例(25眼),女11例(13眼),年龄30~70岁,平均45岁。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20例(24眼),采用转移术治疗,对照组11例(14眼),使用单纯的切除术进行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翼状胬肉转移手术:首先准备好消毒铺巾,使用浓度为 1%的丁卡因进行表面的麻醉,用开睑器把眼睑打开,再使用浓度为2%的利卡因在球结膜下进行局部麻醉,胬肉头部用齿镊夹住,在胬肉头部外大约0.5 mm的角膜区用尖刀做一个浅层切口,把角膜沿着此界限进行浅层剥离,包括胬肉头部,到角膜缘部分时停止剥离;在胬肉体部上下侧把结膜切开,上侧切口要下侧的长,在胬肉头部缝线,剥离胬肉和它下方的组织,并对球结膜的下侧进行浅层分离,让后把胬肉头部缝的线从球结膜的下面穿过去,在穹窿结膜面上穿出来,最后把缝线拉紧,这样胬肉体部就会转移至球结膜下,并用丝线把胬肉体部固定到浅层巩膜上面。1.2.2 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头颈部的分离和麻醉消毒的方法与转移术相同,分离到角膜缘为止,把胬肉和它上面的结膜与下面的巩膜分开,然后再把胬肉的部分体部与全部头部、颈部切除掉,使球结膜的切口边缘平铺,最后用丝线把它固定到浅层巩膜上[4]。 1.2.3 治疗评定标准:手术区域洁净光滑,结膜平整没有充血现象,创伤皮覆盖角膜,没有出现胬肉增生与新生血管,此为治愈。手术后一段时间,结膜有比较明显的充血现象,局部变厚、隆起,胬肉出现增生,角膜创面发现新生血管,则为复发。 2 结果 2.1 观察术后疗效: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早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膜充血与刺激症状,角膜创面出现轻度浑浊, 6 d后以上诊治渐渐减轻。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4~7 d,平均(4.55±1.2)d;对照组为5~8 d,平均(4.66±1.31)d。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复发比较:手术后,对患者随访7~24个月,观察组的 20例患者角膜比较平整并没有出现充血,角膜表面也透明光滑,没有胬肉增生和新血管出现,没有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对照组有3眼在手术后的24个月内出现了胬肉增生,复发率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在眼科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它是一种变性结膜疾病,当角膜出现胬肉时,视轴会受到眩光、散光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视力的下降。病情严重者,患者的瞳孔区会被胬肉覆盖,出现严重的视力障碍。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法,但是如何使手术后复发率降低,是当前眼科医生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5]。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转移术、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等。进行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存在复发率较高的问题,而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胬肉转移等方法则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但是也有报道指出,患者进行羊膜移植术治疗后,容易发生坏死或溶解等现象,从而引起病情的复发,同时此方法还存在保存不方便、取材比较繁琐的缺点,而且所选用的羊膜的安全及健康情况也成为了手术的隐患[6]。而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手术,则存在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等缺点,同时,取角膜缘干细胞时,会对索取区域的角膜缘造成创伤,并有可能使角膜缘生长假性的胬肉,手术完成后,植片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松脱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患者还会持续较长时间的异物感[7]。而胬肉转移术则摆脱了以上两种方法准备角膜缘干细胞和羊膜这一限制条件,有效的克服了羊膜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的缺点,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没有排异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简单的方法。

引起翼状胬肉在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很多,如在手术中对胬肉切除的不够彻底,有病变组织残留,反复充血,或者是受到慢性炎性反应的刺激等。想要有效的降低复发率,就要选择较好的手术方法,手术中操作要细心,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控制感染,尽量避免肉芽组织出现增生。胬肉转移术是对胬肉头部与体部进行分离后,把胬肉的头部转移到球结膜的下面去,从而使其侵袭角膜中央的生长习性得到改变。本手术要求操作时要足够准确、细致与轻巧,要将巩膜的表面以及球结膜下面的胬肉彻底清除干净,不能让病变组织有所残留。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分离的彻底程度,同时要对手术前的炎性反应情况进行控制,手术后还要预防感染。

通过本研究表明,胬肉转移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41.

[2] 吕 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03, 21(2):45.

[3] 席方华.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203.

[4] 李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69.

[5] 李家祥.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86例临床观察[J].人民军医,1981, 12(1):44.

[6] 雷流星,刘开太,陈 明.不同术式的翼状胬肉手术疗效分析[J].眼科,2002,11(3):180.

[7] 范军华,李学喜,潘 栋.平角膜缘干细胞移行遮盖法切除翼状胬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9(3):23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