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714次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口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快、感染性小,提高治疗有效率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方法[1-2]。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12例患者,男62例,女50例,年龄25~80 岁,平均(53.1±4.5)岁。术前均已B 超确诊,少数病例加做 CT。其中胆囊结石7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25例),胆囊息肉样病例37例。
1.2 方法:全部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2~15 mm Hg)(1 mm Hg=0.1333 kPa),加压给氧时按压上腹部,避免胃胀气,同时术前放置导尿管和胃肠减压管。使用美国史赛克腹腔镜,采用三孔或四孔法行胆囊切除术。仔细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三角,找出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顺逆结合的方式,充分分离胆囊后剥离胆囊。最后拔去操作器械,排空腹腔内气体。常规放置一根引流管,术后1~2 d拔除。
2 结果
112例患者手术成功108例,中转开腹4例,开腹率为 3.57%。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2例胆囊周围粘连严重,1例为胆道损伤,1例出血量多且无法止血。手术时间35~70 min,平均(45±9.8)min;出血量10~80 ml,平均(40±10.3)ml。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呕吐3例,切口感染2例。经治疗后,术后6~ 12 d均痊愈出院,每例患者均随访2次以上,无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外科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通过减少手术创面、利用腹腔内镜的影像学指导和解剖学原理,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手术治疗[3]。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器械和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完善,已在全国基层医院广泛应用,为患者解除痛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十分成熟的常用微创技术[4]。本组患者中转开腹4例,开腹率为3.57%。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2例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周围粘连严重,三角区结构不清,不容易分离。许剑报道在医院3 0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其中胆道损伤发生率为0.27%[5]。
本组患者中有1例为胆道损伤,占0.89%,胆道损伤主要是术者经验不足、气腹建立不当、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致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等;因此为了减少胆道的损伤,应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充分暴露术野,仔细观察并认清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之间的关系,对由于炎性反应粘连严重,腹腔镜无法看清解剖结构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1例出血量多且无法止血,主要原因是胆囊动脉出现解剖变异,而术中又未仔细探查解剖结构,损伤胆囊动脉,且在镜下不能很好止血。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术后呕吐3例,术后呕吐主要原因是麻药刺激,麻醉前禁食禁饮时间不足,胃肠道内有食物残留,二氧化碳对胃肠道刺激所致。预防呕吐的发生主要是麻醉前禁食禁饮时间应在8 h以上,减少胃肠道食物残留,术前插入胃肠减压管降低胃肠道压力。术中严格控制腹腔内二氧化碳压力,防止压力过高,减少二氧化碳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同时手术结束后清除患者腹腔内残留的二氧化碳。这样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呕吐的发生。切口感染2例,主要原因是主要为胆汁污染切口所致。因此,术中操作应注意保护切口,防止胆汁污染及结石散落残留。
总之,由于近年来各种先进的腹腔手术器械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也逐渐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作为县一级医院,在应用此术式时,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技巧,以便于加快手术速度,重视且及时中转开腹,减少并发症发生。
4 参考文献
[1] 赵海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154.
[2] 杨胜江,郑建娥.微创技术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126.
[3] 黎志胜.腹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诊断和处理[J].中外医疗,2012,7(7):66.
[4] 吴建飞,浦国明,金志文.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14例诊治分析 [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2):2052.
[5] 许 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