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缝扎加胃底折叠术预防晚期血吸虫患者术后再出血75例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775次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该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采用门奇断流术治疗,但再出血率仍有10%左右[1]。2006年~2011年,在门奇断流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基础上行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加胃底折叠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012年晚期血吸虫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患者158例,男83例,女75例,年龄27~75岁,平均(49±2)岁。所有病例经内窥镜检查,并按静脉曲张程度进行分类:轻度(血管内径<3 mm),中度(血管内径3~6 mm),重度(血管内径>6 mm)[2]。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单纯组)83例,梯状缝扎加胃底折叠术组(联合组)75例。
1.2 方法: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胃镜检查结果及随访资料,评估预防再出血效果。具体手术方法:单纯组行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组在行门奇断流术后,于食管前后左右4个方向或者其中任意3个方向在不同水平面分段,横向切开食管肌层约1 cm,每个切口上下间距约1 cm左右;用非吸收性3/0丝线缝扎曲张静脉后,修复肌层,最后行胃底折叠术(Nissen法)。术后每年定期随访。
2 结果
术后随访1~6年,联合组和单纯组发生再出血分别为2 例和10例,发生率分别为2.67%和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4.36,P<0.01);术后胃镜复查有效率分别为81.3%和 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44,P<0.01)。两组病例手术后,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重度病例减少而轻度病例增加,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纯组。两组病例术前轻度曲张分别占总数的4.0%和4.8%,术后分别上升为52.0%和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9,P<0.01);中度曲张患者术前分别占 37.3%和36.1%,术后分别为29.3%和32.5%,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曲张病例术前分别为58.6%和59.0%,术后分别为18.7%和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0.02,P <0.01)。详见表1。表1 手术前后胃镜检查静脉曲张程度(例)组别 例数术前 术后再出血轻度中度 重度 轻度 中度 重度联合组 75 3 28 44 39 22 14 2 单纯组 83 4 30 49 19 27 37 10
3 讨论
目前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多采用门奇断流术,该术式切断了穿支静脉,但胃食管黏膜下反流曲张静脉未阻断,同时食管下段游离部分祼露,与周围阻断的穿支静脉紧密接触,易形成再生血管,成为再发出血的原因之一。由此,在门奇断流术基础上联合施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食管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通过缝扎食管黏膜下血管,阻断了胃食管黏膜下返流曲张静脉,同时以Nissen法折叠胃底,用胃底全部包绕食管下段,使祼露的食管浆膜化,阻碍穿支血管的再生,患者术后静脉曲张程度减轻,预防再出血效果明显,手术操作简便,适合推广[3-5]。
4 参考文献
[1] 杨 镇.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J].临床外科杂志,2004, 12(7):393.
[2] 李益龙,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94.
[3] 刘玉翔,李德旭.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3):56.
[4] 凡启明,尹同治,罗万红,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并大出血87例[J].长江大学学报,2009,6(1):25.
[5] 黄碧波,郑绍龙,余启义,等.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5):415.
[收稿日期:2013-11-05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