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787次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密切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和扩散[1]。一旦患者为重症手足口病就会累及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且发展迅速,致死率高。所以,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要找出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以便能及时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为更好地治疗手足口病,减少和控制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2 70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同时对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均为我院2008 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对患者进行诊断,并确诊为手足口病。其中男1 675例,女1 025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6.3±1.6)岁。
1.2 诊断指标:普通病例:发病较急,且出现发热,患者口腔黏膜处出现散落疱疹,同时手、足和臀部处出现斑丘疹及疱疹;疱疹周围出现炎性红晕,疱内液体非常少,还伴有咳嗽和流涕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只出现皮疹等症状,大多在1周以内痊愈,预后比较好,没有出现后遗症。重症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在其发病1~5 d左右,患者会出现脑膜炎和脑炎及脑水肿、循环障碍等症状,且患者会留下后遗症,严重时致死。
1.3 监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热程、热度、血常规、神经系统症状、空腹血糖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比较这些指标的区别[2]。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构成情况:2 700例患者中,重型和危重型600例,占 22.2%;危重型63例,占2.3%,死亡13例,占0.48%。
2.2 年龄比较:对照组(2 100例):患者平均年龄(4.51±1.21)岁;试验组(600例):患者平均年龄(2.24±0.42)岁;试验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发热和热程比较:对照组(2 100例):患者的平均热程为(3.56±1.45)d,平均热峰为(37.81±1.26)℃;试验组(600例):患者的平均热程为(5.42±1.87)d,平均热峰为(38.92±1.96)℃;对两组患者的平均热程和热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比较:对照组(2 100例):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有220例,占10.5%;试验组(600例):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有412例,占68.7%。两组的神经系统症状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血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情况( s x± )组别 例数 中性粒细胞(%) FPG(mmol/L)试验组 600 92.36±15.32 ① 11.87±3.20 ① 对照组 2 100 76.49±12.87 7.95±2.4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性的传染性疾病,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患者表现为发热和口腔疱疹等,一般1周内痊愈,但是少数重症患者,病情非常严重,会合并脑炎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发生死亡,因此要及早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将危险因素进行筛查,阻止患者病情的发展。目前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小、热度高、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正在和高中性粒细胞以及高血糖等,因此,在临床上,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降低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4 参考文献
[1] 陶建平.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31(2):117.
[2] 刘 民,刘 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31(7):591.
[收稿日期:2013-07-03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