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其他》

微负压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806次

输液回血是利用静脉与液体之间的压力差,血液中的分子向输液管中的液体渗透,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限,所以向液体压缩的范围有限。当静脉充盈不良时,血液与液体之间的渗透压更小,塑料管反折后,迅速产生负压,针刺入血管后,血液被吸入软管,从而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2012年1~12月,我们对250例门诊输液的患者在穿刺时采用微负压法进行穿刺,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0例均为男性,年龄16~46岁,平均20.1岁,输液时间1~5 d。320例患者静脉充盈,手摸血管弹性好,180例患者存在肥胖或消瘦,静脉充盈不佳或不显露。按日期将单日输液为观察组,双日输液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情、血管状况,滴注的药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操作方法: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7号头皮针输液器进行输液。穿刺部位均位于“乏神经”三角区域的手背静脉血管[1]。选择2名工作5年以上,心理素质好,技术熟练的护师进行操作,1名静脉穿刺,另1名负责记录穿刺时间、成功情况及易见回血程度和满意率。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扎止血带,皮肤消毒后,嘱患者握杯状手[2],进行排气穿刺,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妥善固定,调节输液滴速,并嘱患者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观察组穿刺前消毒皮肤,患者手的状况同对照组,排气时,操作者用手在头皮针接头以上10 cm处将输液管反折,轻夹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并从针尖处挤出3~5滴液体,针头斜面刺入皮肤后松开反折[2],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妥善固定好头皮针,调节好滴速,并告知注意事项。

1.3评价指标:①穿刺时间:头皮针进入皮肤开始计算时间,见回血,松开止血带为结束时间,穿刺失败者不统计在内。②易见回血程度:穿刺时迅速看到回血,并肉眼所见头皮针内回血长度>1 cm为易见回血;看到回血缓慢,或未见回血,肉眼所见回血长度<1 cm为不易回血。③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后见回血,输入的液体通畅,无渗漏为一次穿刺成功;退针再次穿刺为失败例数。④患者满意率:输液完毕向患者发放满意率调查表,并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静脉穿刺时间比较:见表1。

表1两组静脉穿刺时间比较(s,x±s)

组别例数穿刺时间(秒)t值P值观察组2433.01±0.597.13<0.01对照组2123.42±0.63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2.2两组静脉充盈、血管弹性好的患者,穿刺效果、患者满意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静脉充盈、血管弹性好的患者穿刺效果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一次穿刺成功易见回血满意率观察组160154(96.3)132(82.5)①154(96.3)对照组160152(95.0)85(53.1)153(95.6(χ2值0.2931.620.08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2.3两组静脉充盈不佳患者穿刺效果比较:见表3。

表3两组静脉充盈不佳患者穿刺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一次穿刺成功易见回血满意率观察组9089(98.9)①78(86.7)①88(97.8)①对照组9060(66.7)35(38.9)58(64.4)χ2值32.843.9632.6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3讨论

利用微负压法进行静脉穿刺具有以下优点:穿刺所需的时间短,其原理是由于输液管是一种塑料软管,反折后,液体被挤压出,针头进入皮下未刺入血管前,调节器与针头之间的液体一定,松开反折处后,塑料软管具有一定的弹性要恢复圆柱状,使液体内部具有负压,一旦针头刺入血管,密闭系统加大,血液会迅速进入输液针头及软管,操作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一针见血的效果。穿刺时易见回血,在血管充盈良好情况下,其程度有明显差异,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无明显差异。而静脉充盈不佳患者,观察组用微负压法进行静脉穿刺,其易见回血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微负压法进行静脉穿刺注意事项:采用这种方法,操作者要轻折输液管,不要用力过大,反之,由于液体挤压过多,针头内容易吸入少量空气,在穿刺时由于空气原因,压力增大,达不到效果。严格注意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过低,输液管受温度影响,弹性也将降低。

4参考文献

[1]张萍.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7,7(3):7.

[2]吴永娥.不同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82.

[收稿日期:2013-03-19编校:侯小玲/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