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手术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800次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而急诊手术在手术室又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急诊手术接触的多半是危重患者,而这些患者可能患有梅毒、艾滋病、各种病毒性肝炎、感染性创伤、破伤风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手术室护士对于所有急诊手术都要做好职业防护,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积极努力配合好手术,抢救患者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某院手术室70名护理人员。
1.2 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文化程度)、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生物性因素和损伤性因素、物理因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由专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①性别:男15名,女55名;②年龄:20~30岁30名,31~40岁30名, 41~54岁10名;③工作年限:1~10年30名,11~20年15名, 21~30年20名,31年以上5名;④职称:护士5名,护师44名,主管护师15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任护师1名;⑤文化程度:大专 30名,本科40名;⑥心理因素占20%,身体因素占15%,生物性因素和损伤性因素占50%,物理因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占15%。
2 结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对于急诊手术的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能力很低,再加上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生物性因素和损伤性因素、物理因素、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对护士造成职业危害。手术室护士缺乏有关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急诊手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①心理因素:对于急诊手术的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能力较低,甚至在发生职业伤害后还存在侥幸心理,不采取任何措施,以至于成为医院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②身体因素: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节奏紧张,尤其是夜间睡眠不规律,疲劳操作等。③生物性因素和损伤性因素:大量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锐器伤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威胁巨大,而手术室是锐器伤的高发科室之一,同时也是容易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高危场所[1-2] 。锐器的种类主要有刀剪、注射针头、缝针、安瓿、尖头器械(如布巾钳,骨刀等)及电刀等电外科器械。而急诊手术患者可能会携带梅毒、艾滋病、各种病毒性肝炎等病毒通过皮肤损伤直接接触血液感染手术室护士。④物理因素:强灯光长时间的照射引起护士眼部的疲劳,注意力分散。⑤空气污染:使用异氟醚等挥发性麻醉气体时,麻醉机呼吸无回路,直接将气体排在手术间;此外做腹腔镜时使用的二氧化碳,有些外科医生喜欢直接打开进气管将腹腔中的废气及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到手术间。⑥噪声污染:电刀、监护仪的报警声造成急诊护士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长期可引起头痛、疲劳、听力下降等职业危害[3] 。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心理因素的防护: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将急诊手术的职业防护纳入到规章制度中;让护士从思想上重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心理因素对工作的影响。此外,建议医院和科室定期开展有关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培训,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监督,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的上报程序,减少上报的中间环节,尽可能让受到职业危害的护士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
3.2 身体因素的防护:加强营养,积极锻炼身体。此外,护理管理者在排班时应尽量考虑夜班护士的辛苦,提高待遇。
3.3 生物性因素和损伤性因素的防护:把标准预防贯穿到护理操作中,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当做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应戴手套;操作前后要洗手,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后均要洗手;手术配合中器械护士带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要防止被针头等利器损伤,使用持针器装卸刀片,禁止用手装卸刀片;使用过的利器应定位放置,禁止到处乱扔;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利器[4] 。
3.4 物理因素、空气及噪声污染的防护:改善环境,购买先进的设备,对仪器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定期进行检修。
4 小结
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将更加严峻,急诊手术的职业防护需要手术室护士高度重视,加强仪器、设备及环境的监测,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护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5 参考文献
[1] 隋秀梅,张道强,王远臣.锐器伤—医护人员健康的潜在杀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71.
[2] 刘东妹,丘 影,陈 玉.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4(6):186. [3] 张春霞,姜小鹰.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609.
[4] 魏 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1.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