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医学心理学》

护理干预对输血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8-18  浏览次数:1582次

  通过对输血患者进行心理特征调查,认为输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和需求。我们妇科针对这些不良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结果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共同参与输血过程,达到了输血护理目标的最佳效果。  1临床资料  2011-01-12月我科输血106例女性患者;年龄13-69岁。其中宫外孕患者3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子宫肌瘤40例,具有恐惧、紧张心理75例.占71%,焦虑对抗心理23例,占22%,依赖心理8例,占70%.  通过和患者面对面沟通,认真充分了解接受输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强输血环境的管理,输血宣教,针对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除有1例出现输血反应外,其它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患者与家属能较好地与护士配合,顺利完成输血。  2护理干预  2.1恐惧紧张心理  患者认为接受输血治疗意味着病情严重,大其是急性大出血时,医务人员的忙乱家属的恐惧不安,输人的血液是他人的舰液为异体物灰、血液的颜色和粘稠度对患者感官的刺激,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①护士要有端庄的仪表,亲切的语言,良好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输血过程中,护士熟练的技术,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巡视,合理处理输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均能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在输血时放松情绪,减轻恐惧、紧张心理。②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避免高声谈话,动作轻柔,抢救时有条不紊,及时清理患者的排泄物,避免不良刺激,使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安抚,增加对输血治了的信心。③加强输血宣教工作,介绍输血的相关知识,输血对恢复健康的意义,根据患者的病情、输血风险两者的关系作好解释工作。④相关案例介绍,将和她熟悉的人或同病室的病友输血后无不良反应,输血后对健康的意义介绍给患者,以减轻她的恐惧,自理。  2.2焦虑对抗心理  血液是他人之物,成份复杂,进人自己的体内会发生不良反应,担心血液制品的质量,对输血操作者的不信任均可产生焦虑对抗心理。①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输血风险两者关系作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之前患者的各种传染病指标检测工作,让患者放心。②对患者介绍我们医院的血液制品都是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都是经过严格检查合格的。  2.3依赖心理  有些输血患者要求再次输血,还有患者认为自己出了很多血,一定要输血才能弥补,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对患者解释输血不是惟一治疗手段,仅仅是一种替代疗法,鼓励患者从全方面的配合治疗和护埋。  2.4输血反应  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②发生输血反应时重点稳定患者的情绪,不要惊慌,同时解释输血反应是可以控制的,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时,护士要陪伴在床边,既可加强观察.及时处理,又可以让患者得到安慰③输血后的心理护理。输血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所以在输血完毕时护士应充分利用这一效应激发患者的愉快情绪.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但的关扭:与重祝。治疗性的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安全输血司-使患者起死回生,否则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在输血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治疗,不能达到有效输血治疗的目的。因此,我科对输血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输血成功率达到99.100,为患者疾病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