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医学心理学》

重症患者心理状况研究及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14-02-12  浏览次数:1232次

  重症医学科是各类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时常危及生命,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治疗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和抢救,吵闹不休要求转出ICU,严重者甚至拔除导管和输液管道等。因此了解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依从性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对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210例清醒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10例患者均系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清醒患者,并排除颅内疾病和精神疾病。本组病例中慢性阻塞性肺病78例,消化道大出血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各种大手术后16例,严重心律失常14例,多发伤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感染性休克1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9例,各种意外中毒8例;年龄16~90岁,平均57岁;男113例,女97例;住重症医学科时间3~19d,平均7.1d。1.2 方法1.2.1 心理状况调查评估: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患者心理护理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调查时间为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当天和第4天,调查表中包含了在重症医学科中可能发生的16种压力因素,通过交谈让患者选择自认为存在的压力因素,并记录所有压力因素出现的频数和百分率。第1次调查评估结束后即针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在入科第4天再进行相同的调查评估,同时对干预前后各种压力因素进行比较,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1.2.2 心理干预措施的要点:①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对患者解释入住重症医学科的原因和意义,介绍科室的环境,积极稳定患者的情绪。②解释患者所患疾病的知识及所使用的有关监护设备、各种管道的重要意义,讲解不留家属陪伴于床旁的原因,主动介绍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争取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③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尽力改善病房环境,充分重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应用。④减少患者的恶性心理刺激,尤其是邻床患者的痛苦呻吟、挣扎和抢救和死亡场面。利用治疗效果好、遵医行为较佳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和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了解患者日常的心理状况,尤其是患者最关心、担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疏导。动员家属积极参加心理干预和安抚,探视患者前首先与家属交流,并告知目前患者的心理状况,指导家属协助解释,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探视时间。

2 结果

调查量表显示重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压力因素有: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疼痛、思念家人、不理解治疗措施、不知道住院(ICU)多少天、费用昂贵、被迫接受治疗等。进行心理干预后,各种心理压力因素发生的频数和百分率均有降低,其中以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疼痛、思念家人、不理解治疗措施及费用昂贵等压力因素下降较为明显,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重症医学科在各级医院相继成立,临床上对各种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重症医学科的特殊环境、管理制度、因疾病限制活动、无亲人陪伴、各种仪器噪音和有创操作的应用、其他患者的死亡等各种因素,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孤独、恐惧、绝望、幻觉等不良反应,轻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重者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因此了解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期能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十分重视的课题。本组病例中重症患者心理压力因素共计列入16种,其中前4种: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疼痛、思念家人和不理解治疗措施发生率较高,均在30% 以上。发生率最高为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76.19%),最低为解大小便不习惯(4.76%),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ICU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相当[1]。侵入性操作、不良医疗环境、对死亡的担忧等常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延误康复,甚至终止治疗[2]。邓立力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改善与侵袭性治疗有关的不良情绪[3]。因为重症患者病情大多急、危、重,并且变化较快,需要医务人员进行大量的病情分析、诊断和处置工作,客观上多数重症医学科人员配置相对不足,多数医务人员均身心疲惫,因此关注生理学指标方面较多,而忽略了患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和感受,因此心理状况的评估和恰当干预应引起广大重症医学同仁的充分重视。心理干预的措施是多个方面的,如一般心理护理、环境心理护理、语言心理护理、遵医行为护理、支持心理护理和消除依赖心理等。既往心理干预工作已引起了ICU护理人员的重视,也有大量文献报道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的恐惧、担忧和焦虑等,但由于临床工作中医生和护士分工不同,医生对于病情的总体判断和处置占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由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误区,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更高,更希望能从医生口中获得较多的信息,因此心理干预应当是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关注方向。本组病例中心理干预后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疼痛、思念家人、不理解治疗措施及费用昂贵等压力因素下降较为明显,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吻合,如朱桂云等报道:对需上呼吸机患者,上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可以提高其遵医行为[4]。随着重症医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既往的ICU护士单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能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有学者参照会诊-联络精神医学(GLP),采用心理学专业人员和护士联合干预方式推进单间ICU患者心理康复的进程[5],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心理干预舒缓了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促进患者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主动配合治疗,促进了疾病的康复[6-9]。但是不能忽视患者家属参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因为家属是患者至亲至爱之人,家属的情绪可以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和渲染,他们的安抚语言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症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依从性,促进康复。

4 参考文献

[1] 李洪菊.ICU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69.

[2] 王 卓,杨凤池,翁以炳.单间ICU患者压力因子与急性生理紊乱与慢性健康估评分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48.

[3] 邓立力,吕慧芳,杨宁.心理干预治疗对癌症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68.

[4] 朱桂云,许 航.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16):51.[5] 王 卓,杨凤池,翁以炳,等.整合式心理干预对单间ICU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3(12):1108.

[6] 严麒麟,梅 方.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0,22(6):1151.

[7] 王 新,陈 惠,徐晓娟,等.心理干预对EICU脑外伤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404.

[8] 许艳姿.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52.

[9] 金玉彬,刘虹泽,刘 闫.心理干预治疗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4):397.[收稿日期:2013-11-11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