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医学心理学》

儿科临床与心理疾病浅析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07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敏136100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

少年儿童的心理疾病,就是指少年儿童在平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不健康心理疾病及言行的现象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心理知识理解的程度,掌握病人就医时的心态。区分出哪些是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哪些是生理变化导致的躯体疾病,在儿科临床中,心理学越来越重要。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减少心理疾病的误诊和漏诊,使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和治。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生心理有轻微障碍者约占46%有较重的心理疾病者约占15%;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由轻微障碍者约占42%,有较重的心理疾病者约占11%。这组数字说明,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心理异常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但当孩子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还是愿到当地医院的儿科寻求帮助;由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不能鉴别出躯体症状和躯体疾病,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症状时,总是被当成躯体疾病就诊于儿科门诊。

儿童心理疾病主要表现

首先是性格上的变化:有些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会发现这个孩子平时挺开朗,挺活泼,爱玩爱闹,突然怎么变得有点发闷了,不爱动了,内向了,胆怯了。以前这个孩子无忧无虑的,什么事都不操心,现在变得心事重重的,变得敏感的,多疑了。以前这个孩子挺温和的,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以前对人挺宽容,挺有爱,现在变得爱计较了,甚至嫉妒别人,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出现报复心理。这是属于性格上的变化。

行为上的变化:孩子有些外显行为上的变化,比如这个孩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了,饮食上也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厌食或食欲不振,有的孩子暴饮暴食。最明显的问题是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和家人或者同伴交流,甚至有的孩子都不愿意出门了,也有的孩子表现得比过去过分的好动,有的坐卧不安,以前学习挺好,挺认真的孩子,现在变得注意力不集中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孩子出现易激惹情况,特别冲动,好攻击。然而,令人沉痛的是,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现象,并未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家长们的足够重视。试想,如果自己的学生或子女,因为生理疾病造成发热超过38℃,教师或家长一定会立刻送孩子去医院治疗。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随便聊天时,对教师或家长说:“我觉得活着特没劲!真想像姥姥一样退休在家,不用上学!”此时,我们的教师或家长多数会对孩子说:“别胡思乱想!你才多打点儿,就想退休!”然后,又去忙碌自己的事情去了。这种对少年年儿童心理疾病现象漠然视之的做法,往往贻误教育孩子的时机,严重者会使教师或家长遗恨终生。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异常:一是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一致,二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否协调,三是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是否相符。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又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就应该及时请教心理医生,多关心、引导孩子。既不可置之不理,也切不可随意给孩子扣上患“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现象产生原因

大气候影响所致:我们的时代是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代,竞争机制的引入,是成年人感到了优胜劣汰的威胁,生存条件出现了悬殊,对此种种,许多成年人一时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承受,形成了心理包袱,这种环境氛围也影响了少年儿童。

生理发展所致:少年儿童处于生理发育期,体重也相应增加,但身体各部分发展不平衡。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必然出现种种不平衡,这个时期的少年儿童其外表貌似成人,察其内心,却极多幼稚天真或心里闭锁,少行动多幻想,或夸夸其谈,好高骛远,时儿觉得自己鹏程万里,前途辉煌,时而又觉得生活无趣、得过且过。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在教育不当或不及时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他们的心理疾病。

周围的教师、家长及其他人员带来了大量致病因素:例如学校教材落后、空洞,教师教育方法的陈旧、粗暴、简单,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随意性导致方法不当,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表现,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少年儿童的心理,加剧产生他们心理上的障碍。

措 施

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弄清少年儿童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多种形式是指直接找学生本人谈话、调查学生周围有关人员、对学生的某些“心理疾病”进行具体分析或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找到病源之后,就能为排除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学生的内因作用,促进学生心态自我调整:要根据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背景、组织活动、引导交往使学生的思想能接受外界信息,从而使心理调整到健康的轨道上来。一般来说,只要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成功的体验,参与了快乐的活动,均能消除阶段性的自卑、自怯、孤独等心理疾病。

培养优秀集体,发挥其熏陶和在塑作用:集体是个大熔炉。一个良好的集体可以是少年儿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促进学生相互接近、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进而引出相互关心、真诚友爱、活泼轻松的心态、绚丽多彩的集体活动对于淡化少年儿童的心理矛盾,调节他们心态的作用非常重要。

力争经常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交给少年儿童排除心理疾病的策略和技巧: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主动做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做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有效的咨询和辅导,帮助少年儿童掌握一些人生必备的心理保健策略和战胜心理疾病的技术,指导他们学会对不适应的情感和行为进行调解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意识控制、自我安慰、代偿迁移、警句提醒、肌肉放松、局部按摩等等。

总而言之,排除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的宗旨是“疏导”而非“堵塞”。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少年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儿科临床中,心理学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化,对儿科医生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影响儿科医生最佳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小儿心理的忽视。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儿科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卫生学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在疾病的诊断中要从患儿本身疾病、环境、心理状况几方面综合考虑,找出发病原因,以防漏诊和误诊,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得到及时的咨询与治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