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医学心理学》

抗抑郁及焦虑症辅助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04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辉  137400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人民医院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CHD伴抑郁、焦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60~81岁,69.1±5.1岁。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的CHD诊断标准采纳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专家制定的诊断标准。抑郁、焦虑状态的诊断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总分在20分以上者入组。两组的抑郁评分及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观察指标:①6个月内严重心脏病事件发生情况,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②心绞痛发作情况的疗效判定为显效标准: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停用硝酸甘油或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或2级以上;判定有效标准: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减少或停用硝酸甘油或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1级;判定无效标准:症状同治疗前。③对患者治疗后4周、12周和6个月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HAMD评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两组随访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情况:治疗组随访期2例(3.3%)发生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3例(5%);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8.3%),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6例(10%),猝死2例(3.3%),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

两组随访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组显效25例(41.6%),有效30例(50%),无效5例(8.4%),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显效18例(30%),有效22例(36.6%),无效20例(33.4%),总有效率6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心肌缺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基础病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病情都得到明显控制(P<0.05),而治疗组的病情改善情况始终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指标(SDNN)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时SDNN从105.0±26.5ms上升至120.0±18.5ms(P<0.05),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均降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两组治疗前后HAMD分数变化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HAMD分数较治疗前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分数较治疗前后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分数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

讨 论

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抗抑郁、焦虑治疗能提高患者对ACS治疗的反应进而改善预后。

心血管疾病常与抑郁症状伴随,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心理应激及血小板功能的改变相关。

积极进行抗缺血治疗的同时,与精神科医师合作使用舍曲林抗焦虑、抗抑郁的辅助治疗,观察其对ACS的近远期疗效,取得一定疗效,对此类患者进行筛查并定期随访,建立社区服务制度,对患者生活环境进行干预,一定会产生积极效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