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伴焦虑症的早搏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11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元玉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贺爱珍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王志华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黄家彬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早搏的诊断:Holter早搏次数>1000次。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参考《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纳入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7条:⑴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病;⑵排除内分泌引起的心律失常;⑶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⑷Holter早搏次数>1000次;⑸有使人痛苦的心悸等明显临床症状;⑹SAS评分>41分;⑺剔除严重焦虑症。
1.2 一般资料
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共有98例,出院后未完成后续治疗7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失访7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2例),完成治疗及随访84例,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3 疗效标准
心律失常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⑴Holter早搏次数消失或减少90%以上;⑵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⑶SAS评分<30分;有效:⑴治疗前的20%治疗前的60%;⑵心悸等早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⑶SAS评分>50分。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住院期间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 3 g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自入院时至出院半年口服参松养心胶囊,2次/d,6 g/次;倍他乐克,2次/d,25 mg/次。对照组自入院时至出院半年用倍他乐克,2次/d,25 mg/次口服治疗。两组均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及治疗后1个月、半年查Holter (美国博利屋公司12导动态心电Holter分析系统)。
1.5 统计学处理
SPSS 13.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1 一般资料统计表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有可比性。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24 h心电图早搏次数及SAS评分进行对照观察比较,表2~4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显效率和降低早搏次数的绝对值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二药联用抗心律失常具有增效作用。
倍他乐克抗心律失常起效较快,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疗效即趋于稳定。本组病例中对照组治疗1个月、半年的显效率、有效率几乎无变化即说明这一点。但治疗组治疗1个月、半年的显效率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中药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以有效抗心律失常,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焦虑症状,而且这种作用随着疗程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至半年达到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见,治疗组在远期疗效上优势更为明显,这对伴焦虑症的早搏患者的临床意义尤其重大。
毒性反应:观察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心动过缓,气短并未影响治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表2 两组治疗前后24 h心电图早搏次数比较(x±s,n=42,次/24 h,)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x±s,n=42,分)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42,n/%)
3 讨论
目前对早搏的临床研究较多,伴焦虑症的早搏也较为常见,但其相关临床报道却较为少见。此类患者频发早搏往往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而需要药物干预治疗[4]。倍他乐克是为数不多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疗效肯定且利大于弊的抗心律失常药[5],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以广泛运用。因此我们选用倍他乐克作为基础用药,旨在通过疗效确切的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迅速而有效的减少患者早搏。本组病例中由于同时存在焦虑症状,且大多数为女性患者,而焦虑症与早搏之间常常互为因果,仅仅对患者早搏进行治疗往往对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疗效有限,为此我们在治疗组中加入了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早搏属“心悸”、“胸痹”范围,病机以本虚标实,气阴两虚,血瘀络阻为主。参松养心胶囊是国家中药三类新药,由人参,山茱萸,甘松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能,针对早搏的病因病机,使气旺血行,经络通畅,心脏功能恢复正常。而现代中药药理认为方中中药具有改善心脏供血,镇静安神,消除心悸等早搏症状的作用,同时可改善微循环及焦虑症状。临床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及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具有Na+、K+、Ca2+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且可增强窦房结起搏电流、改善窦房传导、调节自主神经,从电生理分子水平阐明了该药“整合调节”的作用特点[6]。治疗组在远期疗效上优势更为显著,安全毒副作用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此类患者的心境障碍。
不足与展望:由于随访困难及随访时间有限,使得其对伴焦虑症的早搏的远期疗效优势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而且其疗程与疗效的关系以及能否停药等诸多问题均需要长期大量临床观察才能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343-345.
[2]于世龙.心律失常治疗的某些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8):449-450.
[3]黄永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1):1 070-1 072.
[4]蒋文平.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0): 956-960.
[5]方文贤.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4):52-55.
[6]李 宁,吴相锋,马克娟,等.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7,6(3):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