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技巧
发表时间:2012-12-04 浏览次数:96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金凤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154007
孙井利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154007
张瑞荣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2
高丽霞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2
张翠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154007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为“痨病”,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彻底治疗就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且还会传染他人。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极大的危害。近50年来,由于高效抗结核药物的问世及合理应用,结核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是一个严重的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社会态度问题。笔者通过对2005年9月~2009年12月就诊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683例进行护理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些心理给予安慰和帮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心理特征
1.1 焦虑不安 这是住院肺结核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几乎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住院肺结核患者大都是因为病情较重或者伴有合并症,他们对自己病情严重程度,对周围人群的传染以及究竟能否治好等不清楚,心里不踏实,因此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甚至失眠(也有部分患者是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
1.2 消极悲观 因为肺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有的患者对结核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患病后担心周围人歧视、担心影响生活和工作,加之疗程长、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较大[1],长期服药病情改善不明显时,常常出现悲观消极的情绪。加之经济压力,心理负担很重。
1.3 寂寞孤独 由于住院肺结核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家属和朋友不能与患者密切接触,亲人陪护和探视较少,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患者常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情绪低落,很少言语,不与其他人交往,常常卧床。
1.4 紧张恐惧 主要见于咯血、大咯血及病情加重的患者,认为已病入膏肓,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紧张恐惧。
2 护理技巧
2.1 解释 放松训练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知晓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过程,帮助患者分析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对治疗康复的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保证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大部分患者都能接纳护士的意见,一般都能在较短时间里逐步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烦躁焦虑状况会有明显改善。如系药物副作用所致则应及时调整药物。
2.2 关心 鼓励 患者消极悲观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感觉到亲人们关心他、爱他,盼望他早日康复。耐心讲解坚持全程、规范、联合用药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上的提高和精神上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尽快消除悲观情绪。需强调的是,家属的关心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3 互动 交流 积极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在治疗护理中要主动热情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关爱,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散步、下棋、打太极拳等。恰当的语言和副语言可增强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人对于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信任,这种信任感能对治疗、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2.4 支持 安慰 对病情较重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心,护理技术操作要更加细心、准确无误,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但预后是乐观的,可以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在观察病情及治疗护理中要细心,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2]。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结核病得以治愈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手段[3],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有责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帮助和安慰,使患者坚持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有助于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德勤.肺结核隔日化疗不良反应221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2):773-774.
[2] 陆斐,胡福山.护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4.
[3] 杨礼芳,宋秀丽.98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6, (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