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14 浏览次数:1241次
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进入普及阶段,21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和处理日常工作,成为各专业大学生的必备素质。随着各专业领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国家教育部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9年编制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V4.0》,对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1]。基于该指导意见和教学实践,笔者对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改革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
1 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其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其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一些中医药类高校对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学时安排不够、师资薄弱,没有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出全面系统的要求,更没有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用心研究。
1.2 缺乏合理的教学层次安排
由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和计算机的家庭普及,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与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多有重复,许多大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具备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必须提高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起点。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通常只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并且大都列为必修考查课或选修课,计算机课程在中医药院校中的地位仍属第三类课程。此外,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而在此后的 3~4年中无后续课程的扩展和深入,导致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出现了断层,无法将所学的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1.3 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于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地区性差异,使刚入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新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受过计算机教育,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计算机了解甚少,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经验几乎为零。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一听就会,甚至不听就会,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需要反复强化和训练。这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设置就提出了挑战:内容设置过多过深,则基础差的学生会接受不了;反之,如果内容设置过少过浅,则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没学到新知识,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再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均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并且存在如公共事业管理、药物营销等诸多非医学专业,因此,各层次、各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但实际上,中医药院校的硬件资源、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多样化,导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材、教学方法基本相同,教学模式单一。
1.4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面对大学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的现实、其他学科专业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极大期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而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以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滞后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没有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和应用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多以简单操作性技能为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不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医学专业联系不够,学校里学的内容与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相脱节。比如,课程中学习的Visual FoxPro数据库,目前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而在办公环境下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常常使用Access数据库和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SQL语言编程来完成,这些都未列入教学内容。
2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中医药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质上是计算机应用教育,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以应用为立足点来确立和组织课程,选择教学内容。主要应依据以下原则。
2.1 遵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原则
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要求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或工作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在本专业领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使他们成为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目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内容的数据库部分有的讲Visual FoxPro 6.0,有的讲Access 2003,但从数据库系统的市场发展轨迹来看,较好的选择是讲授SQL Server、Oracle或DB2数据库,这既给学生打好了数据库理论的基础,又培养了一定的应用能力,更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现有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多数是采用SQL Server与Oracle、DB2数据库,这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其中,SQL Server作为关系数据库的代表之一,成为计算机相关类专业教学用数据库系统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各高校计算机相关类的专业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教学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可借鉴并用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
2.2 遵从就业市场需求决定的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就业市场和科研能力对学生技能的需求来决定,不能纯粹为了教学而教学。目前,主流的三大数据库SQL Server、Oracle或DB2都采用标准的SQL语言,而部分高校的数据库部分的教学内容仍采用市场上基本淘汰的Visual FoxPro 6.0。Visual FoxPro 6.0完成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至少需要20多条命令,且操作比SQL语言复杂的多。
2.3 根据“二八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
“二八原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提出的,即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约20%,其余的80%虽然是多数,但却是次要的。该原则强调做事要抓重点。SQL Server功能强大,我们可以选择其最常用的20%的功能作为教学内容。C#语言作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主推的程序设计语言,其功能更为强大,我们仅选取其数据库开发部分的功能结合SQL Server进行教学,既可让学生学习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又可作为以后职业生涯的支撑,是较好的选择。目前,多数没接触过SQL Serve和C#的人还有一个误区,认为SQL Server和C#功能太多、太难,学生不易掌握。其实,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高级,指的是程序设计语言更接近人类的自然语言,人们学习和使用更加容易。软件的版本越高,功能就越多越强大,使用起来更容易更方便。但因为高版本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多,给人们造成了学习高版本软件比较难的感觉。正如大家最熟悉的 Microsoft Word软件一样,大家用到的功能大约只占20%左右就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了,80%的功能基本用不到。所以,让学生掌握SQL Server和C#的20%的最常用功能,把SQL Server和C#作为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计算机应用方面,70%多是使用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基本占据数据库市场的全部,SQL语言更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操作语言。SQL语言功能极强, 设计巧妙,接近英语口语,语言简捷,完成核心功能只用9个动词,如数据查询(Select)、数据定义(Create、Drop、Alter)、数据操纵 (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控制(Grant、Revoke)等,因此容易学习和使用。 Visual studio 2008提供C#语言编程平台,通过使用其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创建数据库应用程序模板和向导操作,学生学习C#的基本语法和访问数据库的编程操作部分也是很容易的。
3 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中医药类院校应设置哪些内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需要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为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实施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质上是计算机应用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以应用为立足点来确立和组织课程,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不必严格遵循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不同专业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内容要有所区别。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根据“了解-分析-研究-设置”的步骤来进行。首先了解社会需求,分析计算机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结构,然后以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要求来确定有关的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从“层次教育”入手来建立课程体系,即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分层次地进行计算机教学,确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体现了计算机教育与专业结合的特点,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是比较有效且可行的方案 [2-3]。 3.1 分层次
按教育部要求,由教育部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完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V4.0》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2+X”的模式。其中,“2”代表两门必修课,即“大学计算机基础 (医药类专业)”和“程序设计”;“X”代表4门选修课,即“数据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医学图像成像及处理”及 “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根据此要求,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将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为以下3个层次。 第
一层次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包括 Word、Excel、Power Point)的基本操作、常用的压缩解压缩软件、防病毒软件、搜索引擎等及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这一层次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为主。由于学生在中学已经有了此部分知识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这些内容,因此,既有利于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巩固,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必备的知识,掌握目前流行且实用的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获得自主选择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素质。
第二层次讲授C#编程语言与ASP.NET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和SQL Server数据库结合起来,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科研中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发布信息和进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第三层次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讲授体现所在专业特色或与所在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后续计算机系列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医学图像成像及处理”及“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等课程。
3.2 模块化 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著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早在20世纪80 年代就认识到:“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无论就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如果不注意这个特点,将会事倍功半”。以应用为目的,可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分为逐渐提高的6个模块[4]。 模块一: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文件夹、键盘使用、复制、粘贴、搜索、打字练习)。特别要重视学生打字能力的训练。根据统计调查, 大一新生90%以上没有盲打键盘的意识,打字时眼睛盯着键盘,打字速度提不上去,上机练习时大部分时间花在打字上。这是因为意识和认知的原因造成的,把打字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专门安排课时进行训练,必须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盲打技术。
模块二: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 Point等使用。
模块三:搜索引擎Google、百度、搜狗、Bing等的简单介绍,杀毒软件的安装和基本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 模块四:SQL Server 2008数据库。
模块五:C#语言、ASP.NET网络程序设计。
模块六: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医学图像成像及处理、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
3.3 案例教学 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避免泛泛而谈的理论叙述,强调以案例形式教学,每节课都围绕着一个精心设计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比着葫芦画瓢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比葫芦画瓢”,让学生每次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积跬步至千里,由量变到质变,以达到培养基本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3.4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在把握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同时,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水平、兴趣、年龄等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设计教学任务,写出任务书和学习进程。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类的实验课环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4 小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医药类专业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中医药类专业教学质量、推进中医药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分析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设置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革思路,希望中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科研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V4.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
[2] 张伟锋.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科技信息,2009, 26(24):181.
[3] 金春霞.新形势下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9,26(8):70-73.
[4] 王志华,麦麦提艾力?吐尔逊,艾德海江?马那甫.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