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

发表时间:2012-12-29  浏览次数:127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丛梅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将信息家建设与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相结合,可以促进医院整体发展,而提高医院统计数据的质量是垦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实行了数字信息化管理,因此,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医疗统计数据的作用非常的至关重要。医院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医院数字信息化管理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各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环境中,医院医疗统计数据更要兼顾数量与质量。所以,加强对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医疗统计数据的使用效率,是促进当今医院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论述了在医院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统计电子数据质量的现状以及提高其质量的管理方式。

1 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1.1 医疗统计数据的精确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精确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必须是与实际相符的、准确的,这些数据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医疗工作的真实状况,这样才能够为医疗工作者或相关人员使用。

1.2 医疗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保持其时效性,能够及时地反映出最近的医疗信息及工作情况、市场动态等因素,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医疗统计数据的时间价值。

1.3 医疗统计数据的整体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整体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在其结构和反应的事实上必须是完整、无误的,也就是说如果数据中出现了缺失、少项或者错误的话,那么该数据则没有使用价值,因为其已经丧失反映实际情况的功能。

1.4 医疗统计数据的简洁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简洁性指医疗统计数据能够简单、明了的反映事实情况,并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为相关人员所使用。

2 当今医疗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反映医院的运营状况、患者的健康情况等是医疗统计数据应该达到的。提取出客观、真实、全面的有效信息是医疗数据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当前的计量和评价标准都未能达标。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医院也不例外,比如医院的医疗数据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例如在门诊,首先应科学地分类指标体系,避免医院就诊产生混乱的局面;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这方面的合理管理使患者能及时的对号入座,从而节省时间。另外,调查发现,某些社区医院,近年来采取了各种便捷的方式,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其健康的服务上,医院未充分地对于医疗数据统计工作给予足够地认识,它的短缺几乎已经成为医疗数据来源的盲点。比如: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它们的使用效果和效益应该较好的体现在医疗的统计数据之中,但是调查得知很少能在这方面做的令人满意。另外,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医疗质量及医疗服务效益的分析提取,数据的统计也达不到要求。对于医疗数据分析中新加的一些数据指标,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常常表现有所延迟。另外,医院统计在再设计功能方面发挥缺欠,对新增指标即对于相应地做出的补充规定: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应因院制宜。更要强调的是,医疗信息统计指标的概念应该明晰。随着医院的不断进步,工作中某些的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具体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原有的概念必须做出相应地更新。与此同时,新概念的诞生,上级主管人员应该对于基层相应地工作人员进行说明指导,以免造成最终结果的判断误差很大。作为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医院统计数据概念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2.2 业务力量匮乏:我国统计人员相对严重不足,研究表明,在美国的医疗部门,统计人员跟医院的床位数目数目的比值为1∶12;而在我国的医疗部门,对应的比值仅是1∶100。我国的统计人员多数采取了长期兼管的模式,这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专职统计人员短缺。由于统计者的精力或能力不够,专门的、针对性的调查与取样困难,这致使统计工作不得不依靠报表。而所取得的真实的统计数据,滞后反馈并应用于日常的医疗工作中。

另外,虽然某些部门设置了专职的统计人员,但是他们专业基础差,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业务水平低下,致使信息化时代下的统计工作运转不畅,这些的存在都严重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有些虽然统计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专业培训,但由于某些的原因统计考核进行困难。众所周知,病案管理工作是统计信息管理重要环节,如果在这方面的结构不合理,甚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将严重地阻碍统计工作的进展,为此我们要特别地加强病理管理的专职统计人员的水平。

3 医疗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的方法

3.1 监控评估: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统计信息的质量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控评估策略。对于监控方法来讲,统计监督力度的加大、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奖惩考核手段的健全等都是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从技术上来讲,比如在医院的系统中安装统计信息质量跟踪软件,从而设置在线监测系统。它的建立对于统计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方便,保存了实时的行为,对不符合标准的会检测出来,并定期通报存在的信息质量问题以及及时地纠正信息的偏差。另外,有效性的信息标准的界定首先要合理,因为统计信息的评估就是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综合起来,而信息综合后需要特定的划分标准。针对医院的需求并联系本院的实际状况,在医院需要设置内部管理及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它的建立全面体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价手段的大力发展,使评价体现出整体性的属性。

3.2 法规制度:客观性、真实性是医院医疗统计数据的两个特征。医疗统计的数据错误将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为此,医院医疗统计数据的提取等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理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确保医疗统计数据受不良方因素的干扰,才能保持其客观性、真实性。为了避免虚报、伪造、瞒报、篡改、多次迟报、甚至拒报医疗统计信息,私自制定、发行医疗统计调查表等违法行为,更需要建立健全医疗统计法规制度。

3.3 人员管理:众所周知,信息化发展无论多么先进、设备再怎么发达,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比如人员的管理方式就体现了这一点。人是医疗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存储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医院统计工作的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此它对有关专业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信息管理人员必须能熟练地联系上统计专业、国际疾病分类、医学、医院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对信息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及分析。所以,医院一定要加大对统计机构的投入,建设起一支专业化的统计队伍。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比如尽可能地给每位员工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要提高认识,把病案管理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另外,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的力度也必须加大。总之,要根据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举办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并及时地专业知识的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往的医疗数据统计分析措施已严重地阻碍了医疗实践活动的发展。如何能较好地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至关重要。经过分析以后提取出有效的统计信息,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做好医院统计工作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秀明.浅谈如何提高统计工作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36.

[2]周 群.医院统计管理工作[J].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04,14(5):56.

[3]胡立民.浅议卫生统计工作[J].卫生政策,2004,(6):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