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616例流行病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4 浏览次数:129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林泽军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小儿腹泻病系儿科常见病,在儿科住院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故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症状鉴别及诊断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1]。调查本地区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所有住院的腹泻病患儿616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本地区小儿腹泻病及流行病学资料,为小儿腹泻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住院部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腹泻病患儿616例。其中男403例,女213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3岁;所有病例均有大便性状改变,次数比平时明显增多。起病时间最短1 d,最长6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者66例,合并热性惊厥20例,合并营养不良者8例,合并迁延性肠炎6例,合并鹅口疮4例,合并慢性肠炎1例,合并先心病1例,合并脑发育不良1例,合并口腔溃疡1例,合并癫痫1例。
1.2 研究方法:全部患儿均进行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每天观察并记录大便性状及次数。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泻患儿月份及性别分布:腹泻病多发生在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之间,3个月的总和发病率为48.6%。男性的腹泻发病率为65.4%,女性为34.6%。
2.2 腹泻患儿年龄分布:0~3岁的腹泻患儿有562例,构成比为91.2%;3~6岁的患儿有37例,构成比为6.0%;6~13岁的患儿有17例,构成比为3.0%。0~3岁组的腹泻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
2.3 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分布:腹泻患儿最多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为腹泻,并且伴有大便性状和次数的改变,其次为呕吐、发热、腹胀、烦躁不安等,失水征以轻度脱水为主,占75.2%。腹泻616例,占100%;发热403例,占65.4%;呕吐453例,占73.5%;抽搐41例,占6.7%;烦躁不安轻124例,占20.1%;中463例,占75.2%;重110例,占17.9%;失水症8例,占1.3%;腹胀348例,占56.5%;无失水症35例,占5.7%。
3 讨论
腹泻是小儿4个月~2岁之间的多发病、常见病,这与本文所得出0~3岁婴幼儿发病率占91.2%,结果相近。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代谢旺盛,机体防御功能差[2]。小儿腹泻病无论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都有大便次数增多以及形状的改变。肠蠕动增加,造成水、电解质以及营养物质的丢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3]。而且,感染性腹泻还可因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性损害导致功能障碍。
小儿腹泻最常见的传染途径是通过粪-口途径:其他生物体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日托中心)传播,有些是通过受感染的食物或水传播[4]。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发生在冬季,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发生在夏季[5]。曾经有广东学者报道,腹泻的流行与当地的气象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分析,广东北部温度、湿度较低的地区其流行较南部为早,每天温差较大的季节,相邻2个月的月平均温差在全年中为最大者(3.4℃~5.3℃)常为流行的最高月份。
由本研究结果可见,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为小儿腹泻病多发季节,主要为病毒性肠炎等。小儿腹泻在0~3岁之间的发病率高达91.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失水症、呕吐、发热、腹胀、烦躁不安等。腹泻合并呼吸道感染比例约占10.7%,提示部分腹泻患儿可能继发肠道感染或者应用抗生素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近年来腹泻病的临床表现较以前明显减轻,重度脱水患儿发病率明显降低,616例无死亡病例,这与环境、饮食卫生、疾病的防治意识改善有关。
【参考文献】
[1]刘友芬.儿童腹泻发病季节与年龄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356.
[2]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0-210.
[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编.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298-305.
[4]Min YS,Lim HS,Lee K,et al.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n an outbreak of shigellosis in Seongjugun,Korea,2003[J]. J Prev Med Pub Health,2005,38(2):189.
[5]叶新华,金 玉,方肇寅,等.兰州地区2004-2005年度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