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卫生管理学》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现场培训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1054次

卫生应急现场培训,是采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改良的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modified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Modified FETP)相融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它是以公共部门和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场为教室,学员在导师一对一或二对一的指导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现场参与实际的操作,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操作,提高个人、社区等各层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和应对水平。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我国的卫生应急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卫生应急能力得到普遍提高[1-3],培训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省市卫生应急系统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应急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4,5]。然而,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培训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导致学员不能真正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故此,制定规范和高效的卫生应急培训模式,对有效提高我国卫生应急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模式,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必不可少,本研究方案设计如下。1 培训目标1.1 总目标培训总目标为提高实际管理能力。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并得到导师的指导与建议,通过与现场导师对具体事件处理的讨论,提高卫生应急综合管理能力。1.2 具体目标1.2.1 卫生应急管理专题研究报告根据某地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问题,由导师(组)与学员共同确定选题,并完成文献综述、课题设计、调研实施、报告撰写的全部培养过程。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报告学员应参与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全部过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求报告对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清晰的描述、对处理过程的关键环节有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同时包含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及个人心得与收获等内容。2 培训对象按照筛选参考标准从课堂培训中选拔学员,组成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现场培训核心小组,为10人左右。现场培训对象应符合项目培训学员的一般要求,即综合素质高、潜力大、知识基础较好并热心卫生应急工作。筛选参考依据:①学员在参与培训前进行的问卷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结果;②学员们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积极性、知识水平、操作能力、语言表达以及分析、协调和组织能力;③学员本人对卫生应急研究和培训工作的兴趣程度,并征求其所在单位的意见;④学员的学历学位(本科及以上)和职称(副高以上);⑤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毕业。3 师资遴选现场培训实行导师制,由2名导师指导1名学员,其中1名为实践经验丰富的卫生应急管理干部,称为现场导师;另1名为卫生应急理论水平扎实、科研水平较高的大学教师,称为专业导师。二者互补,分别对学员进行卫生应急工作和科研两方面的指导。现场导师遴选标准:①具备丰富的卫生应急管理经验,一般为省级卫生厅应急办主任,从事专业工作5年以上;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持过该省各类卫生应急预案、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③对指导和培养后备力量具有较高热情,具有卫生应急授课经验;④具有较高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学员开展案例分析。专业导师遴选标准:①有从事卫生应急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一般为高校副教授职称以上;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曾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③对指导和培养后备力量具有较高热情,曾有卫生应急授课经验;④具有较高科研实践能力,熟悉完整的科研过程并具备较好的指导能力。4 确定指导关系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员与导师见面并建立指导关系,每个学员配有1名现场导师,同时选择1名专业导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下发“二对一指导”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现场培训计划,师生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就培养计划达成共识。5 培训任务5.1 学员任务学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随时与导师联系并获得导师的专业指导与建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习任务(文献综述、课题设计、现场实施、总结报告等)或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份卫生应急案例分析报告;学员每周需向导师汇报过去一周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汇报未来一周的学习和主要的实践安排,做好文字记录,并把相关文字材料上交培训组织方作为评估依据。5.2 导师任务5.2.1 现场导师任务①与学员共同确定专题调研选题;②为学员开展专题调研、案例分析提供技术指导;③为学员的现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实时咨询与建议;④定期与学员进行沟通与联系,督促学员按计划完成各阶段的培养工作;⑤对学员的专题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质量负责。5.2.2 专业导师任务①帮助学员确定专题调研的选题;②为专题调研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③负责指导学员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报告或结业论文;④负责培训实施的质量监督;⑤为学员的案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⑥负责专题调研报告与案例分析的评阅,并负责组织结题答辩。6 培训过程及要求本培训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培训(采用单元式模块化培训),第二部分为现场培训。其中现场培训采用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与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相融合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和管理。导师组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和远程指导;以提高现场应急管理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完成专题调研、案例分析为具体目标,以答辩为结业方式,培养一批卫生应急管理专家。6.1 课堂理论培训全部学员先完成为期4个星期的课堂培训,课堂培训采用单元式模块化培训方法进行,课堂培训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教学(PBL)、为案例为中心教学(CBL)、桌面推演(desktop deduction )和实地考察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在其他论文中报道)。课堂培训内容包括卫生应急中的预案编制、风险管理、物资储备、现场指挥、预警、响应、风险沟通、监测、善后处置评价9个内容,每个内容的教学都包括理论授课(4~8学时)、案例讨论(4学时)、小组汇报(4学时)和桌面推演(4学时)4个步骤。6.2 现场培训6.2.1 专题调研报告①选题(约1个月):选择学员所在地卫生应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导师、导师指导小组和学员共同讨论,确定专题调研的选题。②文献综述与课题设计(约1个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综述,并设计专题调研课题。③开题报告(1天):由5名以上导师组成开题考核小组,对学员的调研设计进行开题考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④现场研究(约2个月):学员根据研究计划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随时获得导师对调研过程的技术指导。⑤中期检查(每位学员1~2天):导师组和培训项目组专家在现场研究进行阶段赴学员所在地进行中期检查,听取学员汇报研究进展,与学员所在单位领导进行座谈,为项目评价提供依据。⑥报告撰写(约15~20天):学员根据调研结果撰写调研报告,此过程随时得到导师组专业指导和项目组技术支持。6.2.2 案例分析报告①案例的选择为本人参与的、在现场培训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②案例分析报告至少应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起因、发展过程、处理过程与结局,事件分析,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6.2.3 指导方式导师组采用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和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现场指导:要求学员每周向导师组汇报一次本周的工作进展,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随时与现场和专业导师取得联系,导师随时到现场向学员提供各方面的咨询与支持。远程指导:主要采用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进行指导,项目组建立了学员的信息沟通平台,方便师生之间、学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6.2.4 单位支持学员所在单位应对现场培训给予支持,为专题调研和案例分析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提供现场、支持学员参加培训、随时的咨询等,特别是应给予学员一定的时间,以利于其完成培训过程。7 结业方式7.1 结业答辩培训结束时进行结业答辩,要求学员汇报专题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汇报时间为30分钟。答辩委员会由5名以上卫生应急管理专家组成,要求导师组全体人员参加,评委根据学员结业论文报告的水平及答辩表现给予评定。7.2 师生座谈邀请导师、学员、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座谈,就现场培训的优势、不足、心得体会等进行讨论,主要侧重于现场培训对学员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情况,为项目效果评价提供依据。7.3 结业证书对于考核合格的现场培训成员,颁发国家卫生应急现场培训项目结业证书,并建立长期的联络机制,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卫生应急研讨会并创造进一步深造的机会。8 总结2003年SARS事件后,我国在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其中在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上做了大量的探索[6,7]。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出台了《2006-2010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简称《应急培训规划》),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干部的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建立一个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然而,中国的卫生应急教育与培训起步较晚,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培训是从2003年的SARS 危机后才真正开始。在过去的5年,我国政府对疾病控制系统、医疗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等相关领域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了大规模的专项培训教育,我国应急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培训规划,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8]。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承担着分析、决策、指挥、协调等责任[9],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十分紧迫和必要。过去,我国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方式进行过多种探索,如短期培训的课堂理论教学、讲座、研讨会、网络培训、演练培训等[10]。国内进行的卫生应急管理培训效果评价研究[11-13]显示,短期培训方式对于某个专项知识,培训前后得分有明显改善,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指挥协调等整体能力提高不明显,特别是略显枯燥的、灌输式的培训造成了整体培训效果不理想,但通过本方案前一阶段的模块化课堂培训,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后期的现场培训则是将课堂培训获取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和应用,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将抽象理论转变为实际行为,对课堂培训形成有益的补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8.1 以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为基础,设计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现场培训方案本项目培训前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强烈,而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除了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外,连续的、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和应急培训是提高其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14,15]。核心小组现场培训模式是以单元式模块化课堂教学为基础,本着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目的,重视学员的参与,汲取改良的 FETP系统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经验,并将两者融合,形成适合高素质卫生应急人才特点的培训模式。在导师小组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对实际工作中某一项技术或专业问题的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提高学员对卫生应急管理中各关键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导师对学员在现实工作中长期一对一甚至二对一的指导,提高对卫生应急相关领域的实际处理能力,强化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实践和科研能力,为下一步培养卫生应急培训的核心师资和国家卫生应急咨询专家奠定基础。8.2 实施现场培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尽管在设计阶段力求科学,但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现场培训中的专题调研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加强学员科研素质和对某一问题的科学分析能力,但6个月的时间要完成从选题到调研报告的撰写等任务,对于完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的学员们来说比较紧张,因此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一定局限。其次,由于参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涵盖卫生应急管理多个领域,而现场培训导师则多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领导,尽管在方案设计中设置学员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但由于导师专业所限和地域上存在差异,现场调研中部分学员向导师获取指导时出现观点不一致或方法不适用等问题,将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第三,培训方案中设计了中期督导环节,但因学员所在地区分散,逐个开展督导不仅工作量大且由于时间跨度较短,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现场督导的可行性较小。鉴于这些问题,希望通过以下对策对方案进一步完善。第一,尝试选取近期学员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或亟待掌握的技术,以专题培训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培训工作,并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跨度,使学员能够在充裕的时间里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第二,不断完善导师队伍,力求涵盖卫生应急管理各相关领域,建立卫生应急管理培训师资库,在储备丰富导师资源的同时,将以往培训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充实到师资库中,在未来的培训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卫生应急管理现场培训模式的远期价值。【参考文献】[1] 苏忠鑫,谢洪彬,罗力,等. 七省16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落实程度分析 [J]. 卫生研究, 2005,34(4):386-388.[2] 代吉亚,宋铁,柳青,等. 广东省市、县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分析 [J]. 华南预防医学, 2008,34(6):12-16.[3] 王颖,王伟成,孙梅,等. 七省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比例分析 [J]. 卫生研究, 2005,34(3):260-262.[4] 向浩,王重建,许奕华,等.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z1):9-11.[5] 万成松,郑莉,卫秦芝,等. 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6(8):683-685.[6] 刘锦东,党彰,车其峰,等.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质量的调查与建议 [J]. 继续教育, 2009,23(11):40-43.[7] 邵华.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培训的教学研究 [J]. 基层医学论坛, 2008,12(13):460-461.[8] Umble K, Steffen D, Porter J, et al. The National Public Health Leadership Institute: evaluation of a team-based approach to 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public health leaders [J]. Am J Public Health, 2005,95(4):641-644.[9] Gebbie KM, Hwang I. Preparing currently employe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changes in the health system [J]. Am J Public Health, 2000,90(5):716-721.[10] Hu GQ, Rao KQ, Sun ZQ.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to measur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J]. J Public Health, 2006,14:43-47.[11] 林佩贤,陈青山,王声湧,等. 突发伤害事件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价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35(15):2961-2963.[12] 蒋春艳,张永茂,蒋鹤生,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法与效果回顾性研究 [J]. 河北医药, 2008,30(3):386-387.[13] 胥彦,吴群红,林婷,等.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策略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 [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28(5):36-38.[14] Porter J, Johnson J, Upshaw VM, et al. The Management Academy for Public Health:a new paradigm for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development [J]. 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 2002,8(2):66-78.[15] Lowrey W, Evans W, Gower KK, et al. Effective media communication of disasters: pressing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J]. BMC Public Health, 2007,7:9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