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应室卫生监测结果着眼完善医院感染管理
发表时间:2014-05-06 浏览次数:1209次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是医院的心脏,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源头。由于工作的疏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感染和热原反应的发生,可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1]。因此,供应室要做好各种监测工作,发现阳性标本及时查找原因,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MZX-1.2型预真空高压灭菌柜(长春华日医疗器械厂)、布类敷料、金属器械、营养琼脂、无菌器皿、无菌生理盐水、面试纸、无菌试管、电热恒温培养箱。
1.2 方法:标本采集:根据微生物灭菌物品效果监测,采用微生物菌片指示法,菌量5×105~5×106cfu/片,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用纱布包好,分别放于柜内五点(上中下前后),132℃作用6min后取出,放入培养锅内,挤破推入槽中,将对照管一支及测试管一起放入培养锅内,经56℃培养,时间72h。合格标准为紫色,其黄色表示灭菌不合格。
1.2.1 空气采样:采用平皿暴露法,平皿直径225px,培养基为无菌琼脂板,暴露时间为5min,采样高度为垂直地面80~2500px,布点设一条对角线,取3min为中心点,两端各距离墙1m处各取一点,每点放置平行采样平皿一个,将平皿置于37℃恒温培养24h观察结果,空气合格标准,菌落≤ 200cfu/m2。
1.2.2 物体表面采样:采样表面涂按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面试纸,在125px×125px标准无菌规格板内纵横往返涂抹5次,并转动棉试纸,采样面积2500px。采样后,将棉试纸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震荡将洗脱液接入,放置37℃恒温培养48h后进行细菌汇总,其合格标准:菌落≤10cfu/m2。
2 结果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按照卫生学标准监测,对供应室灭菌包检验54次,灭菌空气采样30次,物体表面采样28次。结果见表1。
表1 灭菌物品、空气、物品表面监测情况样本
采样(次) 合格(次) 不合格(次) 合格率(%)
灭菌物品 54 54 0 100
空气 30 26 4 86.66
物品表面 28 24 4 85.71
3 讨论
从上述结果监测表明,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各有4次未达到标准要求,综合分析原因有三点:
3.1 供应室人员流动频繁,布类敷料折叠时抖动,房间密闭性差,细菌随空气流动扩散,另外室内无层流空气净化装置,仅靠三氧消毒机和屏幕紫外线的消毒,只要人流多,空气中的细菌就可能超标。
3.2 室内的温度、湿度不适宜,消毒后与采样前间隔时间长。
3.3 物体的表面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未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
3.4 改进措施
3.4.1 供应室安装层流净化装置,保持室内的洁净程度。尽量下收下送,规定取无菌包时间,减少人员流动和进入无菌室的频率。每天用2%的戊二醛消毒液拖擦地面,用三氧消毒机、屏幕紫外线联合进行消毒,是有效的保证无菌室空气洁净的主要手段[2]。
3.4.2 为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每天工作完毕后,用2%的戊二醛消毒液擦拭台面,并安置三氧消毒机,从而保证包装台面的洁净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3.4.3 供应室是一个集体劳动,参与人数多,而每一项操作由参与者综合组成,任何一个人不敢松懈或者忽视某一个环节。
3.4.4 除上述客观原因之外,与院感染科制定了消毒隔离考核、供应室控制考核、物品反馈考核,分别制定了达标标准和考核标准,要求合格率100%,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记录档案。对不达标的个例定期总结,如属个人违章操作所致,必须写明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上交院感染科。通过经常性自检,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努力提高院感染控制水平,促进医疗服务。
随着医院科学发展,对消毒要求越来越高,供应室消毒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一定要做好供应室消毒质控,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整体水平,保证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确保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吴爱平,吴学贵,章 勇.医院消毒方法的评价与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23.
[2] 张秀銮,曹 力,张 其,等.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5.
[收稿日期:2013-11-18 编校:陈伟/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