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按摩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9 浏览次数:1173次
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肠胃通常都会因麻醉、手术创伤的作用及热量散发的影响而有所减弱,此外,患者的活动在术后也会有所减少,这样就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为了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术后得到有效恢复,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1]。本研究把腹部按摩应用在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把相关情况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行剖宫产的94例患者,全部患者中,年龄18~42岁,平均(34±5.6)岁,孕周38~42周,平均(40± 1.4)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53例,孕产次1~3次,把全部9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不给予腹部按摩。
1.2.2 试验组:使用腹部按摩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术后4h开始对患者的脐周、上腹以及双侧胁腹进行连续3d的腹部按摩,按摩过程中,先用大小鱼际肌或手掌紧贴患者,并以顺时针做回旋推动动作,接着再进行逆时针按摩,按摩2次/d,10~15min/次。按摩过程中,手法应柔和,先轻后重,轻重均匀,以患者所能承受的疼痛和牵拉为准。
1.3 观察指标:把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缓解时间、肛门第一次排便及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疼痛情况、有无便秘、拔管后尿潴留等进行详细观察,并做相应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剖宫产患者的翻身会受到术前术后禁食、麻醉、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且在术后数天内,患者肛门的排气及排便都会受到阻碍,这样就会使患者出现腹胀现象,当患者膈肌出现上升且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时,患者的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及呼吸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使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从而对乳汁的分泌产生较严重的影响[2]。另一方面,患者的电解质也会因呕吐、禁食等而出现紊乱现象,且当腹胀较严重时,患者手术切口的张力还会有所增大,这样就会对切口的愈合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当患者肛门的排气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后,才能正常进食,如果进食时间延长,那么患者的术后恢复就会受到较明显的影响。根据本研究可知,术后对剖宫产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可使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以及腹胀时间都能得到一定缩短,从而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及恢复。通过腹部按摩,患者体内血液的停滞状态就会得到一定降低,可使患者的淋巴及血液循环都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从而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此外,对胃肠道而言,腹部按摩属于机械刺激,其能促进患者的肠蠕动,从而可使肛门的排便、排气功能得到一定改善,进而可使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3]。
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的过程中,可使患者的注意力有所分散,这样就能使患者的焦虑及紧张心理得到一定减轻,使患者切口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根据临床实践可知,拔出留置尿管后,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尿潴留,此时,在腹部按摩的作用下,腹壁交通支血管及膀胱的血液循环都会得到有效改善,可使黏膜的水肿和充血现象得到一定缓解;膀胱逼尿肌受到腹壁神经的刺激后也会有所收缩,膀胱内压力就会增大到一定程度,能促进牵张感受器功能的恢复,进而可使尿潴留的发生率得到一定降低。
根据本研究中的结果可知,腹部按摩方法操作简单而方便,且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可把腹部按摩广泛应用在剖宫产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
4 参考文献
[1] 刘华丽,刘丛丛,胡 婧,等.腹部手术后针刺穴位对胃肠功能影响的护理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60.
[2] 杨秀丽,安朋朋,王成岗,等.脑梗死急性期并发胃肠动力障碍1206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132.
[3] 吴益桃,夏何伟,曾宪瑞.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19(5):141.
[收稿日期:2013-10-09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