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飞行员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与意义
发表时间:2012-12-04 浏览次数:132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吴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461临床部,吉林 长春 130021
侯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卫生处,吉林长春130021
杨述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卫生处,吉林长春130021
马丽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卫生处,吉林长春130021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cin,RBP)是Berggard在1961年发现的一种α1-球蛋白[1]。它广泛地分布于正常人体液中,具有从肝细胞中转运视黄醇至周围组织的功能[2]。现认为血液中RBP主要以视黄醇、前白蛋白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自肾小球滤出,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3]。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RBP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的敏感指标[4-7]。军事飞行员是一群担负特殊使命的人群,有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持续的心理应激状态。本文对164例军事飞行员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军事飞行员164例,男性,年龄23~45岁,平均飞行时间1 500h。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群,男性,80例,年龄22~50岁。在测定RBP的同时,还观察了两组人群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和肌酐(Cr),以排除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而引起的RBP变化。
1.2 仪器:日本东芝40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RBP测定试剂由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生产,ALT、ALB、BUN和Cr试剂由长春汇力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1.4 RBP的测定原理:RB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的原理,即利用抗原(RBP)和特异性抗体(羊抗人RBP抗血清)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混浊,其浊度高低即透光度减少、吸光度增加反映血清样品中RBP的浓度。
1.5 方法:参见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和长春汇力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生产的RBP、ALT、ALB、BUN和Cr试剂盒说明书。
1.6 统计方法: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164例军事飞行员与正常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ALT、ALB、BUN和Cr检测结果见表1。
军事飞行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表1 军事飞行员与对照组血清RBP、ALT、ALB、BUN和Cr检测结果比较较低,差异非常显著(P<0.001);ALT、ALB、BUN和Cr的测定结果,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RBP分子由一条多肽链及小部分碳水化合物组成,不含中性糖和氨基已糖,分子量为21,000,等电点pH4.4~4.8,半衰期3~12h。RB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在血液中,RBP与视黄醇、前白蛋白以1:1:1(mol)的复合物形式存在,转运体内90%的视黄醇至机体组织,当RBP与细胞表面的RBP受体结合时,视黄醇进入细胞内,复合物解体,游离的RBP从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被分解,供组织利用,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7]。当体内锌、铁缺乏及严重感染等疾病能降低RBP的生物合成[1-2]。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RBP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
RBP半衰期短,生物特异性高,许多临床疾病都能影响RBP微循环量,所以血清RBP经常作为临床营养状况评价的指标。无论是蛋白质还是热量供应不足,都可使RBP下降。视黄醇的储存、代谢必须依靠RBP的协助,否则体内视黄醇的吸收、储存、转运等环节将会改变,引起组织中视黄醇的分布不均,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如夜盲症、结膜干燥症,及影响上皮组织、骨组织的生长、分化与繁殖、胚胎发育等[8]。
因RBP参与视黄醇转运,体内的变化也与其密切相关。当视黄醇缺乏时,可改变血中RBP含量及抑制肝脏分泌RBP。大量口服视黄醇可导致血液和肝脏RBP下降[8]。
本文军事飞行员组与对照组血清RBP、ALT、ALB、BUN和Cr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ALT、ALB、BUN和Cr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军事飞行员组血清RBP含量低于对照组,且有差异非常显著(P<0.001)。由于我国军事飞行员有较科学和严格的膳食标准[9],日膳食视黄醇的标准为1 500~3 000μg,是正常人群2倍以上,不存在视黄醇缺乏性疾病,且两组间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异常,RBP的下降可排除肝功能、肾功能和营养不良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造成军事飞行员血清RBP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口服视黄醇导致的血液和肝脏RBP下降,其确切的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列英,沈新义.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1993,16:240.
[2] 侯 巍,杨述红,宣 萍.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6(5):348.
[3] Blaner WS. Retinol-binding protein: the serum transport protein for vitamin A[J]. Endocr Rev, 1989, 10: 308.
[4] Haider M, Haider SQ. Assessment of protein-calorie malnutrition[J]. Clin Chem,1984,30:1286.
[5] 陈小莉,蔡东联,胡同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健康成人的血清前白蛋白[J]、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肠外与肠内营养,1999,6(1):37.
[6] 龚 兰,卢业成,陈伟辉,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22(2):103.
[7] 刘国明,张桂生,谢有娣,等.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微量蛋白判断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1995,24(11):771.
[8] 陈小莉,蔡东联.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0,8;18.
[9] 吴兴裕,常耀明.航空卫生学[M].第1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21.